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泥石流防治
1)  debris flow control
泥石流防治
1.
Study on debris flow control model in Yunnan Province;
云南省泥石流防治模式研究
2.
he permeable dam is a new construction applied to debris flow control.
透水型拦挡坝是用于泥石流防治的一种新型建筑物。
3.
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 to choose evaluation targets of the optimization benefit of velley physic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of debris flow control and has expounded furth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six targets has been choosed and it s deputy nature at the evaluation optimization.
文章研究了泥石流防治的流域自然地理环境优化效益评估指标的筛选原则和筛选方法。
2)  valley debris flow control
流域泥石流防治
1.
A study on the ecologic benefit evaluation model of valley debris flow controlling;
流域泥石流防治的生态效益评估模型研究
2.
Ecologic benefit of valley debris flow control has 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 stability of ecologic system.
本文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出发,从生态系统的抗扰力和恢复力两个方面对流域泥石流防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3)  torrent and debris flow control
山洪泥石流防治
4)  Damage and control of debris flow
泥石流危害与防治
5)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diment
泥沙防治
6)  Mine Mud-rock flow Harness
矿山泥石流治理措施
补充资料:冰川泥石流
      发育在现代冰川和积雪边缘地带,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洪水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常发生在增温与融水集中的夏、秋季节,晴、阴、雨天均可产生。与暴雨泥石流相比,冰川泥石流具有规模大、流动时间长等特征。世界上有10多个国家遭受冰川泥石流灾害,有的国家开展了防治研究。
  
  形成条件  较陡的地形,大量的冰碛、冰水沉积物和充沛的水量是形成冰川泥石流的主要条件。如中国西藏东南部古乡冰川谷中贮有4亿立方米的冰碛,上部冰川和积雪区突然增加的消融水或冰湖溃决水,居高临下地冲蚀冰碛,形成1953年特大的古乡泥石流。据观测,触发泥石流的冰川融水比平时水量要大4~5倍,冰湖溃决水量常达100~1000万立方米。
  
  类型  按引起冰川泥石流的水源划分:①冰雪融水型泥石流。由于急剧增温,冰川、积雪强烈消融洪水冲蚀冰碛物所形成,此类泥石流分布较普遍。②冰雪融水与降雨混合型泥石流。由降雨促进冰雪融化或直接供水所形成,在海洋性冰川和亚大陆性冰川区常见。③冰、雪崩消融型泥石流。由地震等引起的雪崩或冰崩消融所酿成。如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使26条冰川同时发生大规模冰崩泥石流,最大的泥石流总量达250万立方米。④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由冰川湖水量突增,或冰川末端冰内、冰下排水系统疏通以及冰崩落入导致溃决而产生。
  
  按泥石流体的物理性质划分:①粘性泥石流,容重达1.8~2.3吨/米3,粘度大于3泊,呈十分粘稠的泥石流体。②稀性泥石流,容重1.4~1.8吨/米3,粘度小于3泊,具有紊流特征。
  
  分布  主要分布在急剧消退的现代冰川区。如苏联高加索山和外伊犁山,美国太平洋沿岸山区、阿拉斯加和南美洲委内瑞拉西北部的山区。中国冰川泥石流分布广泛,在东经102°以西的10多个山系中均有发育,大体分为3个区:①海洋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和横断山等冰川区。该区泥石流发生频繁、规模大,如古乡泥石流自1953年暴发以来迄今不断,最多的一年发生85次,最长的流动时间达63.5小时。②亚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喀喇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和祁连山东部等冰川区。该区多冰湖溃决或突发性融水泥石流,有时规模较大。③极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青藏高原腹部、昆仑山、天山东部和祁连山西段等冰川区,泥石流分布零星、规模小。
  
  危害和防治  冰川泥石流发生在高山区,规模大,来势猛烈,难以预报,常形成大灾。如秘鲁境内的科迪勒拉山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6万人死于冰川泥石流。防治措施一般以拦截为主,如苏联为保护阿拉木图城,在冰川湖下方设有 120米高的大坝。中国目前以排导工程为多,道路桥梁多为高桥单跨。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等:《甘肃泥石流》,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