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偏振迈克耳孙干涉仪
1)  polarization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偏振迈克耳孙干涉仪
1.
A new variation of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polarization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POLMINT) is introduced,the application of POLMINT to optical teaching is discussed.
详细介绍了国际上新近发展的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种变形———偏振迈克耳孙干涉仪 (POLMINT)的原理 ,并对其在光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
2)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迈克耳孙干涉仪
1.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s with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应用迈克耳孙干涉仪研究压电陶瓷的特性
2.
Application of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in SFM/SNOM experiment;
迈克耳孙干涉仪用于SFM/SNOM实验
3.
Design of digital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数字化设计
3)  Michaelson interferometer
迈克耳孙干涉仪
1.
On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of GSZF-4 Michaelson interferometer;
GSZF-4型迈克耳孙干涉仪传动装置的改进
2.
We find out the variation law of measurement error of wavelength,through measuring wavelength on Michaelson interferometer in full measurement range,and point out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measurement error is the device whose transmission ratio is 20∶1.
通过对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全程测量,发现了波长测量误差的变化规律,找到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传动比为20∶1的机构",并指出了提高现有仪器波长测量精度的措施。
3.
The systemic error of the wavelength of He-Ne laser measured through GSZF-4 Michaelson interferometer,i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constant transmission ratio of the device.
用GSZF-4型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He-Ne的激光波长时,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迈克耳孙干涉仪传动装置的传动比不为一恒定值。
4)  Michelson interference
迈克耳孙干涉
1.
In this paper,Newton ring and Michelson interference ring are depicted by the Mathematica.
文章使用M athem atica描绘牛顿环与迈克耳孙干涉条纹,形象地讨论了两条纹产生机理、环纹中心、环纹级次、非单色光环纹及在测量波长时方法等的差异,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加速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
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chelson interference and presents a method to measure circle diameter of interfering images using image sensor and computer.
通过对迈克耳孙干涉图样的研究 ,提出了应用图像传感器和计算机测量圆环直径的方法 ,该方法也适用于牛顿环等光学实验的图样的分析 。
5)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迈克尔孙干涉仪
1.
Improvement in design for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迈克尔孙干涉仪组合实验的改进与设计
6)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迈克耳逊干涉仪
1.
Spatial modula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 based on th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基于迈克耳逊干涉仪的空间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
2.
A Research-type Physical Experiment——Measurement of gas′ refractive index by using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一个研究型实验项目的探讨——利用迈克耳逊干涉仪测气体折射率
3.
A laser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is proposed, with which mechanical vibrations can be measured.
提出一种可用于测量机械振动的激光迈克耳逊干涉仪,计算了用此干涉仪测得的信号的频谱,计算结果表明从频谱可推算出振动的频率和振幅。
补充资料:迈克耳孙,A.A.
      美国物理学家。1852年12月19日生于普鲁士斯特雷诺(今波兰斯特尔诺),两岁时全家移居美国。他在1869年入安那波利斯国立海军学院学习,1873年毕业后留校任基础课讲师。1879年转到华盛顿的航海年历局工作。1880年去欧洲进修,先后在柏林、海德堡、巴黎等地受教于H.von亥姆霍兹等名家。1882年回国,受聘为克利夫兰的开斯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学教授,1889年任伍斯特的克拉克大学物理学教授,1892年起担任新建的芝加哥大学第一任物理系主任,直到1929年退休。190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23~1927年还担任美国科学院院长。1931年5月9日在帕萨迪纳逝世。
  
  迈克耳孙以毕生精力从事光速的精密测量。1879年他用自已改进了的傅科方法,利用凹面镜和透镜把光路廷长到600m,旋转镜使返回光位移133mm,获得光速值为299910±50km/s。 访欧归来后,他又把测量精度提高,获得的数值为 299853±30km/s。这都是当时最新纪录。后来到1923年他又重新专心致志地从事光速测量,在加利福尼亚的两个相距约35公里的山头之间,测得的数值为 299798±4km/s。在他有生之年,他一直是光速测定的国际中心人物,直到逝世前还念念不忘这项工作。
  
  1879年3月,J.C.麦克斯韦写信给美国航海年历局的D.P.托德讨论测定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问题。信中提到,地球上所有测定光速的方法,由于精度所限,都不足以检验地球的绝对运动。这封信被迈克耳孙看到,激起了他从事这类实验的热情。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在柏林期间,他设计了一种干涉仪(这就是今天最常用的迈克耳孙干涉仪,(见彩图)来测定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
  
  按照经典物理学理论,光乃至一切电磁波必须借助绝对静止的以太来传播。地球的公转产生于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因而地球运动的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之间,光通过同一距离的时间应当不同,这一差异在迈克耳孙设计的第一个干涉仪上应产生0.04个条纹的干涉花纹移动。1881年的测定结果是否定的。1884年W.汤姆孙(即开尔文)和瑞利访美,鼓励迈克耳孙提高精度重做这个实验。于是迈克耳孙同精通物理学和数学的化学家E.W.莫雷合作,改进实验装置,精度达到2.5×10-10。于1887年重复了1881年的实验。结果仍未发现条纹有任何移动;使他们感到十分失望,而不愿再继续做下去。这便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是一个最重大的否定性实验,它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为了解释这个实验的否定结果,G.F.斐兹杰惹于1889年、H.A.洛伦兹于1892年先后提出了长度收缩假说,为A.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准备了思想基础。
  
  迈克耳孙首倡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他在1893年提出用镉的红线(6438.4696Å)为标准波长,并以此核定了基准米尺,这个基准一直用到1960年。1920年他用自己设计的星体干涉仪测量了恒星参宿四的直径为太阳的300倍,这是第一次测量恒星尺寸。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