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On The Perfection of China s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
2.
Since 1984 when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began to work as the central bank,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mally introduced in China.
其原因可以归结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
On this base, People s Bank of China s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forms to the various links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direct contro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has been mainly set up in our country .
从199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管理,商业银行获得了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我国初步建立了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Examined are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首先分析了“货币观”与“信贷观”两种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机制并存的观点,并引入将两者合二为一的传导机制模型;通过进一步分解模型,分别考察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得出金融创新弱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用的结论。
2.
Most SVAR studies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choose money supply and interest rate as the index variables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SVAR研究,多数选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衡量政策冲击的指标变量,但理论研究表明,用流动性指标衡量货币政策冲击更适宜。
3.
But with the complication of human s economic behavior,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is wearing off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is disturbed by many factors and experiences intricate fluxes.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行为的复杂化,货币政策的效力在逐渐减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House Price in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论房价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基于VECM分析
2.
Study on the Efficiency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
3.
In this paper, we concern the inefficiency of China s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cusing on the loan supply and deposit demand behaviors of state owned commercial banks.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行为模型 ,运用静态比较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后 ,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意愿降低、存款需求增加、存贷款差额扩大 ,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内在形成机制 ;考察了形成这一机制的信贷风险硬约束、存款成本软约束及货币市场非充分竞争等方面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4)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The way which the monetary policy impacts on the economy is considered as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一直以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6)  the transmissible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补充资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推行改变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货币政策,从而影响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各部门经济流量的作用过程。
  
  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西方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对国民生产总值影响不大。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大部分会由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动所抵消。但60年代中期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货币政策对于实际经济具有或大或小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过热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分歧 西方经济理论界的两大流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①凯恩斯主义认为,从货币供给量到名义总收入的传导是间接的,增加货币的结果使利率降低从而增加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引起总需求和名义总收入的变动。货币主义则认为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货币量的变动会成为直接影响名义总收入的主要因素。货币量增加直接表现为人们手持现金量的增加。②凯恩斯主义倾向于传导机制主要是货币市场上金融资产的调整,即狭义的市场资产和市场利率,增加的货币量通过两条渠道被吸收,一是货币收入增加后所增加的交易性货币需求量;二是随着利率下降后增加的投机性货币需求量。货币主义则认为这一传导机制太狭隘,应该考虑广义的资产和利率。就是说,传导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通过物价普遍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量。③凯恩斯主义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货币量变动后首先引起的是利率的变动,货币供需和总体经济的均衡是通过利率的变化来调节的。货币主义重视收入在传导中的作用,认为人们主要根据收入来确定现金持有量,货币供需均衡只能通过收入来调节,反对把利率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向导。他们认为货币量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步调不一致的关系,货币增长加速时,起初会降低利率,但是后来由于增加开支刺激了价格上涨,引起借贷需求的增加,从而促使利率上升。因此,利率非但不能成为传导机制中的主轴,而且往往误导货币政策的指标。
  
  基本描述 实际上,货币主义关于广义金融资产成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观点后来已被凯恩斯主义者基本接受,并成为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描述。这一基本描述的特征就是通过所谓资产组合效应来揭示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实际经济中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基本描述大致如下:
  
  每个人都拥有某种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并试图使其所有资产的边际收益都相等。如果出现货币供给数量增加,至少在某些人的金融资产组合中会出现更多的货币。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当货币持有量增加时,其现在收益就低于从前,因而也就低于其他资产的收益。因此,资产持有者就会用货币交换成其他资产。至于他们购进何种资产,则取决于需求的交叉弹性,后者又取决于资产之间的相似性。例如,货币与国库券不仅是很完全的资产,而且可能遭致的风险类型也很相近,都是通货膨胀风险,而不是违约风险。因此它们是相近的替代物(即两者具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另外,由于利率的变动对这两种资产的价值都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最初持有过多货币余额的人就会将货币转换成国库券一类的证券。而国库券的出售者在得到这些超额的货币余额之后,也同样会把它们主要用来购买那些与国库券差异不大的资产,如商业票据和3年期政府债券。这些资产的出售者又依次购买其他资产。这样,对资产日益增长的需求最终将扩展到经济中的所有资产,直到在新的均衡状态下全部资产的收益重新相等。以这种方式抬高价格的证券中也包括普通股票,因而公司的股本值也会由此增大。如果现存公司的股本值超过创办新企业的成本,投资就会产生。例如,开办一家新工厂需要花费1亿元,而公众愿意付出 1.1亿元来购买拥有这家工厂的公司股票,于是,创办独家拥有这个工厂的新公司,或者在现存公司中增设这样一个工厂,就会变得有利可图。此外,当各种资产如货币、债券和股票等收益出现下降时,耐用消费品的估算收益就开始超过这些资产的收益。这样,家庭就会购买更多的耐用消费品。同样地,人们对非耐用商品的消费也会增加。
  
  货币政策与汇率 在开放型经济中,尤其在浮动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还会通过汇率的影响作用于收入。假设一国采取一项紧缩性货币政策,该国的利率就会暂时上升,刺激外国人购买该国证券。但要这样做,外国人首先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购买该国货币。与此同时,由于该国利率较高,本国人对购买外国证券的兴趣就会减低,进而对购买外国证券所必不可少的外国货币的需求也随之下降。因此,在外汇市场上,由于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减少,该国货币的价格就会上升。外国发现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该国货物价格变得更加昂贵后,就会减少对该国货物的购买;而以该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物的价格变得低廉,该国的进口就会增加。这样,该国生产的货物需求量就会下降,从而加强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在约束需求方面的国内影响。
  
  货币政策与预期因素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不仅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作出反应,而且对预期发生的事件也作出反应。在考察货币政策影响价格从而影响名义收入的传导机制时,有必要引入预期因素。
  
  当经济资源得到充分运用的时候,如果中央银行大幅度增加银行准备金,这不仅会在最初降低利率,从而刺激开支,而且人们将预期总需求会增加。更具体地说,当经济已在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的水平上运行的情况下,人们就会预期工资和价格将要上升。消费者会提前购买,存物保值;工人会要求立即提高工资;企业主会要求立即提高销售价格。这样,银行准备金增长率的提高就会导致价格立刻上升。
  
  参考书目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著,谭秉文译:《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目的和功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1985。(The Federɑl Reserve System, Purposes ɑnd Functions,6ed.,1974.)
   T.迈耶、 J.S.杜森贝、R.Z.阿利伯等著,吴立范等译:《货币银行与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199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