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背对背赔偿
1)  LCL(less than a container load)
背对背赔偿
2)  back-to-back [英][,bæktu'bæk]  [美]['bæktə,bæk]
背对背
1.
It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hardware choice and summarizes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test system,and then it dwells on the definitions expressions arithmetic and importance of throughput frame-loss-rate latency and back-to-back the four performan.
文中介绍基于IXP2400网络测试系统的研究价值及选型原则;概述其设计与实现;讨论吞吐量、丢帧率、延迟、背对背四个性能指标的定义、公式及算法,并简要阐述了其测试目的及重要性;既而通过与官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方法及该测试系统的可用性、正确性。
3)  with the back towards
背对
1.
One is with the back towards XiangYu , the other is "with the face towards XiangYu .
对《史记·项羽本纪》“马童面之”的“面之”来历有不同解释,传统说法中,有解释为“背对项羽”的,也有解释为“面对项羽”的,肖振宇先生则坚决否定了传统说法,提出“仔细观看项羽”的新解,并认为“根据字义、文义和语言规律”,此论新则新矣,可是根据对词语意义、上下文义辨析以及语言使用规律分析,笔者觉得此说有悖于词语意义和语言使用规律,传统解释才更合理。
4)  back against back
刀背对刀背
5)  the`back to Back compernsation
背对背诉讼
6)  back-to-back circuit
背对背电路
补充资料:棕背伯劳
中文学名:棕背伯劳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伯劳科

中文属名:伯劳属

中文俗名:大红背伯劳

拉丁文名:Lanius schach

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物种信息:体长达24厘米左右。成鸟:额、眼纹、两翼及尾黑色,翼有一白色斑;头顶及颈背灰色或灰黑色;背、腰及体侧红褐;颏、喉、胸及腹中心部位白色。头及背部黑色的扩展随亚种而有不同。亚成鸟:色较暗,两胁及背具横斑,头及颈背灰色较重。深色型的"暗黑色伯劳"在香港及广东并不罕见,也偶见于分布区内其他地点。栖息于开阔的平原与低山一带,常在田园、果园及树丛间活动。性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善于捕食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甚至能击杀比它自己还大的鸟,如鹧鸪之类。平时常栖止于芦苇梢处,东瞻西望,一见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杀。亦能在空中捕食飞行的昆虫和小鸟。鸣叫时常昂头翘尾,激健有力,并能仿效它鸟鸣声。4-7月间繁殖。巢呈杯形,以草茎、竹叶、嫩枝、蕨叶及其他杂屑等编成。每窝产5枚黄白色卵,上有疏密不等、浓淡大小各异的灰蓝和淡紫灰色斑,并缀以锈红以至红褐色细点。由雌鸟、孵卵,孵化期12~14天至21天雏鸟在巢期13~14天,离巢后5~7天仍需亲鸟饲喂,幼鸟在领域内活动达1~2个月。它主要还是捕食昆虫的,如蝗虫、步形虫、黑蜂等,此外兼食些野生果实。所残杀的小鸟在其所吃的食物中占的比重很低,因而对农林业是很有益的。分布于伊朗至中国、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巽他群岛至新几内亚。常见留鸟,高可至海拔1600米。共有13亚种:西南亚种(L.s tricolor Hodgson)本亚种与其他亚种的区别是从额至上背、眼先至耳羽全黑,上体余部及肩羽浅棕色。国内分布于云南以及西藏昌都地区(留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泰国,缅甸,印度等地(繁殖鸟、冬候鸟);指名亚种(L.s schach Linnaeus)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北至甘肃兰州、陕西秦岭,西至四川、云南(留鸟),偶见于山东。台湾亚种(L.s formosae Swinhoe)与指名亚种的区别在于下体几乎纯白,仅有胁及尾下覆羽略染淡棕。仅分布于台湾(留鸟),可能达于福建省武夷山以东的大陆(留鸟);海南亚种(L.s hainanus Birckhead)体色似指名亚种,但个体显著为小型。仅分布于海南岛(留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