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多波切仑柯夫振荡器
1)  Multiwave Cerenkov Generator
多波切仑柯夫振荡器
1.
Dielectriclined Multiwave Cerenkov Generators;
具有电介质衬套的多波切仑柯夫振荡器
2.
Design of a Multiwave Cerenkov Generator;
多波切仑柯夫振荡器的设计
2)  Multiwave Cerenkov generator (MWCG)
多波切伦柯夫振荡器
3)  Cerenkov oscillator
切仑科夫振荡器
1.
Primary experimental study of resonator Cerenkov oscillator-tapered amplifier tube operated at low magnetic field;
低磁场谐振腔切仑科夫振荡器-锥形放大器的初步实验研究(英文)
4)  Resonantor Cerenkov Oscillator-Tapered Amplifier Tube (RCO-TAT)
谐振腔切仑科夫振荡器-锥形放大管
5)  Cherenkov detector
契仑柯夫探测器
6)  oscillator,Hartley
柯尔毕兹振荡器
补充资料:柯切托夫,В.А.
      苏联俄罗斯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1931年在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当过造船工人、农艺师。卫国战争期间任战地记者。1944年加入共产党。曾任列宁格勒作协书记、俄罗斯联邦作协书记、苏联作协理事。1955至1959年任《文学报》主编。1961至1973年任《十月》杂志主编。1957年曾率领苏联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战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早期作品有:描写卫国战争的中篇小说《在涅瓦平原上》(1946)和《市郊》(1947);反映战后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在祖国的天空下》(1950,1961年改名为《农艺师同志》)。代表作长篇小说《茹尔宾一家》(1952)表现造船工人茹尔宾祖孙三代的生活,歌颂苏联工人阶级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劳动热情,被文学界誉为50年代苏联文学中描写工人阶级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长篇小说《青春常在》(1954)描写苏联青年科学工作者的生活和斗争。50年代中期以后,发表长篇小说《叶尔绍夫兄弟》(1958)和《州委书记》(1961),它们反映了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发生的变化,作者着重表现苏联工人阶级和革命干部的光荣传统,对全盘否定斯大林持一定的保留态度,对文学界的现状表示不满。作品发表后引起争论。1964年发表回忆录《战时札记》。60年代后半期发表长篇小说《落角》(1967)和《你到底要什么》(1969)。《落角》描写十月革命后彼得堡红军和工人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下,同委诺维耶夫、托洛茨基反对派及白卫军的猖狂反扑所进行的残酷斗争;《你到底要什么》叙述西方帝国主义间谍披着艺术家的外衣在苏联进行的颠覆活动。评论界指出,这两部小说都着眼现实,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同时存在概念化的缺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