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intenance regulation
维规
2)  fiber specification
纤维规格
3)  Thinking law
思维规律
4)  dimension reduction
维规约
5)  rule of thinking
思维规则
6)  two dimentional rules
二维规则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方维规

方维规

985特聘教授。1997年至2000年任哥廷根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至2006年任特利尔大学语言文学传媒学院传媒系暨汉学系研究员,并自2002年获德国教授学位以后,任教于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与特利尔大学。2006年起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论文信息

(论文60余篇,以外文为主)主要论文:

《西方“政党”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二十一世纪》,2/2007,页57-72。

《intellectual 的中国版本》,《中国社会科学》, 5/2006,页191-204。

《传统与现代之间 ─ 论张爱玲的苍凉美学》(德文),《袖珍汉学•中国思想杂志》半年刊,慕尼黑,2/2006,页67-124。

《民族主义原则损伤之后 ─ 中国150年羡憎情结》,《社会科学》,5/2006,页18-31。(短文《论“羡憎情结”》,《珞珈讲坛》第一辑,2006,页64-72)

《中国灵魂:一个神秘化过程》,《德国汉学 ─ 历史,发展,人物与视角》,当代海外汉学名著译丛,大象出版社,2005年,页74-92。

《文化比较与文化传输 ─ 早期中国使节从西方带回了什么信息?》(德文),《向导•亚洲文化杂志》半年刊,慕尼黑,1/2004,页1-30。(文章为本期导论)

《视线的偏差》,《二十一世纪》,1/2004,页101-105。

《“经济”译名溯源考 ─ 是“政治”还是“经济”》,《中国社会科学》,3/2003,页178-188。(英文《现代中国“经济”概念之滥觞 ─ 一个翻译问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季刊,2003年秋)

《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 概念的产生与变迁》(德文),《跨文化研究》,2003 春,1-28。

更多...

书评信息

书评四则:

《时代与创新 ─ 简论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的体例》,《人民日报》,2007年3月12日。

《关于形象学的若干思考 ─ 读〈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有感》,《博览群书》,3/2007,页49-55。

《一个概念一本书 ─ 评冯天瑜先生新作〈“封建”考论〉》,《中国图书评论》,9/2006,页62-65。

《美的荒诞,荒诞的美 ─〈欲望地理〉评析》,《译林》,2/2001,页209-213。

著作信息

《觉醒与反抗时代的自我认识 ─ 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9》(德文),《中国思想史与文学》文库之七,威斯巴登:harrassowitz 出版社,2006年, 671页。

《互联网与中国 ─ 数字化生存》(德文),汉诺威:heinz heise 出版社,2004年,184页。

《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1871-1933 ─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德文),法兰克福、伯尔尼、维也纳、巴黎、纽约:peter lang 出版社,1992 年,433页。

《布莱希特与鲁迅 ─ 论“间离效果”》(德文),斯图加特:centaurus 出版社,1991年,116页。

《布莱希特》,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143页。

译著信息

《欲望地理》,费德施皮尔著,(德译中),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年,180页。

《问鹤 ─ 白居易诗一百五十五首》(中译德),哥廷根:cuvillier 出版社,1999 年,362页。

《爱情的故事 ─ 德语国家情诗三百首》(德译中),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6 年,476页。

译文信息

小说、论文等译文20余篇

研究课题

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思想史”子课题(德国)

参加“互联网与中国 ─ 全球媒体的地域与文化特色”研究项目(特里尔大学语言文学传媒学院传媒系及汉学系,德国研究中心资助,2001-2003)

参加“近现代汉语学术用语”研究项目(哥廷根大学哲学院东亚研究所,德国大众基金会资助,1996-2000)

参加“毛泽东后时代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项目(特里尔大学语言文学传媒学院汉学系,学校科研基金,199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