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径流公式
1)  runoff formation
径流公式
2)  runoff formula
径流成因公式
3)  middle diameter fonnula
中径公式
4)  percolationequation
渗流公式
5)  rheology formula
流变公式
6)  weir formula
堰流公式
补充资料:径流成因公式
      描述径流形成过程的表达式。1935年苏联М.А.韦利卡诺夫从水流连续方程出发,在等流时线概念基础上导出。其表达形式为:
  
  

  式中Qt为t 时刻流域出口断面处的流量;τ 为汇流时间;I 为相应等流时面积上t-τ 时刻的净雨量或入流量;τM为流域最大汇流时间;f为等流时块面积;为汇流曲线。径流成因公式表达了流域线性汇流系统中,入流、出流和流域汇流(以汇流曲线为代表)三者间的定量关系,综合反映了产流、汇流过程的有机组合。这种表达形式在数学上称卷积或叫折褶。
  
  汇流曲线指表示各种单元入流(净雨、河网总入流、河槽入流)分别经过流域(或河网或河槽)沿程滞蓄作用,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线,在径流成因公式中的即为汇流曲线,定量上它为等流时面积对汇流时间τ 的导数。若I为净雨,可称流域汇流曲线,若I为河网总入流,则称河网汇流曲线;又若I为河槽入流,则称河槽汇流曲线。各种汇流曲线由于受汇流时间(或汇流速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径流成因公式中反映了运动方程的作用。汇流曲线的推求,原则上可采用系统辨识和概化推导两种方法。系统辨识法是指已知系统的输入(入流)和输出(出流)过程,反求积分方程中的核函数,即可获得汇流曲线,在水文学中,由一次实测暴雨洪水过程中的雨洪对应资料,分析推求的流域单位过程线,就是用系统辨识法推求汇流曲线方法之一。概化推导法是基于把流域(或河网或河槽)的沿程滞蓄作用概化为一系列等效的线性水库和线性渠道,由连续方程和概化的蓄泄方程推导出各种汇流曲线表达公式。常见的有纳什瞬时单位线、加里宁汇流曲线、中国的长办汇流曲线和华东水利学院汇流曲线等。
  
  汇流曲线在水文线性汇流系统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流域线性汇流计算的重要分析工具,在中国,有关单位已制作了各种汇流曲线表可供查用。
  
  在一次洪水的形成或传播中,由于沿程水量的不断加入(或流出)、断面形态、糙率等水力要素的不断改变,加上入流量在时程上有大有小,汇流速度随时间空间不同而变化。因而,实际上,径流成因公式中的汇流曲线不仅是τ 的函数,也是t的函数,即,这种表达式可称为汇流曲线的非线性。
  
  

参考书目
   中国水利学会编:《水文计算经验汇编》,第3集,中国工业出版社,北京,1965。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编:《水文预报方法》,水利电力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