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干涉定位
1)  interferometic positioner
干涉定位
1.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interferometic positioner.
叙述了激光干涉定位的原理及方法,定位精度可达0。
2)  non-locating interference
非定位干涉
3)  Nonlocalized interference
不定位干涉
1.
Nonlocalized interference influenced by thermo-optic effect of C60 dopedpolymer film is invested in this paper.
本工作是研究掺C_(60)有机聚合物热光特性对不定位干涉的作用。
4)  radio interferometric positioning
无线电干涉定位
5)  Interferometric phase
干涉相位
1.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andform and its interferometric phase according to the InSAR principle The flat,upgrade and downgrade are analysed in detail These are proved and explained by the real data example
本文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原理出发 ,具体分析干涉相位与地形变化的相互关系 ,并着重分析了平地、上下坡等情况 ,而且用实际例子加以论证、说
2.
We propose a method to estimate the 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ic phase based on the model of joint single pixel.
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单像素模型的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干涉相位估计方法。
3.
The method joints the range history with the interferometric phase.
针对在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系统中采用常规测速方法估计运动目标径向速度时产生模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斜距历程和干涉相位的不模糊速度估计方法(JRHIP)。
6)  speckle shearing interferometry
斑纹切位变干涉测定
补充资料:"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
      美国的国防导航卫星系列。从1978年2月到1980年4月共发射6颗,组成初期试验星座,对指定区域提供4~6小时的导航服务,计划到80年代后期用18颗"导航星"构成全球定位系统实用星座。其主要任务是使海上舰船、空中飞机、地面用户及目标、近地空间飞行的导弹以及卫星和飞船实现各种天气条件下连续实时的高精度三维定位和速度测定,还可用于大地测量和高精度卫星授时等。"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取中高度圆轨道,采用双频伪随机噪声测距导航体制。系统由18颗实用卫星和 3颗备用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内,高度约2万公里,倾角为63°。"导航星"卫星在轨道上的重量,Ⅰ型约460公斤(图1 ),Ⅱ型为787公斤(图2 )。"导航星"卫星的主要专用设备有:高稳定度原子钟──铷钟、铯钟和氢钟,频率稳定度分别为1×10-12、1×10-13、1×10-14;导航电文存贮器用以存贮地面注入的卫星星历表、授时参数、传播延迟参数、卫星状态信息和识别信息以及粗捕获码转到精确码的时间同步信息;双频发射机用以发射L波段微波信号,频率为1575.42兆赫(L1)和1227.60兆赫(L2),导航信号用精确码和粗捕获码进行调制,两种码共用L1和L2通道。长精确码7天重复一次,供精确定位用(精度10米左右);短捕获码1毫秒重复一次,供快速捕获和粗略定位用(精度 100米左右)。用户接收导航信号的功率电平为-160~-166分贝瓦。实用"导航星"卫星还装有单通道卫星通信转发器和探测秘密核试验的敏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有较高的军用价值,定位精度可达十几米左右,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授时精度优于1微秒;民用时定位精度一般为100米左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