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植物地上部分呼吸
1)  aboveground respiration of plant
植物地上部分呼吸
2)  aboveground vegetation part
植物地上部分
3)  plant shoot
植物地上部
4)  Plant dark respiration
植物暗呼吸
5)  Aboveground biomass
地上部分生物量
1.
The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of lianas in the natural moi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was 9.
对哀牢山原生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4类次生林中的藤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利用48株藤本植物样木实测数据,采用样本回归分析法,选取藤本植物的不同参数作为自变量,分别对冠层和林下两类藤本混合种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拟合比较,结合样地内长度≥50cm的所有藤本植物的调查资料估算了各森林群落藤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探讨了原生林中藤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特征,以及人为干扰对藤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6)  storages of above-parts of plants
植物地上部贮藏量
补充资料:呼吸(植物)(huxi
      植物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化合物氧化,产生CO2和水的过程。其化学反应式(以碳水化合物为例)为:
  
    C6H12O6+6O2─→6CO2+6H2O+2821 kJ  (1)
  此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可以部分地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植物组织在供氧不足或无氧时,其中的有机物可以部分分解,产生少量CO2并释放少量能量。这就是发酵作用,有时也称为无氧呼吸。与此相区别,氧气供应充分时的呼吸也称为有氧呼吸。
  
  三碳植物中的绿色部分,在光下以二磷酸核酮糖的氧化产物乙醇酸为底物,继续氧化,产生CO2,这个过程称为光呼吸。
  
  植物虽靠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形成有机物,但非绿色部分(以及处于黑暗中的绿色部分)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将光合产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以ATP中高能键的形式供各种生理活动之用,其基本反应与动物及微生物的相似,而且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也在线粒体上进行。与高等动物不?υ谟冢褐参镆镀舛 ⑵字诙啵氪笃淦褰换环奖悖釉笾参锶缢居型ㄆ橹猓挥蟹稳群粑鞴佟?
  
  研究历史  1717年S.黑尔斯提出在黑暗中生活的植物可以减低空气的助燃力。以后J.英恩豪斯于1779年证明植物呼吸时吸收氧气。19世纪初,N.-T.de索绪尔用定量方法研究植物的气体交换现象。1865年,J.von萨克斯证明植物在生长时呼吸速率增高,并提出了呼吸商的概念。关于呼吸的化学机理,A.H.巴赫于1901年提出植物组织中有使酚类化合物氧化的酶类,称之为氧化酶。O.H.瓦尔堡设计的气体检压计(称为瓦氏呼吸计)对测定和研究呼吸的速率和机理,起了很大作用。
  
  生理作用  呼吸作用为除光合作用以外的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同时又与各类物质的代射紧密相连〔见代谢(植物)〕。根据它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粗略地分为建造呼吸(或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分生组织生长旺盛,有机物在氧化分解中形成的中间产物,一部分又可以作为合成其他化合物的起点;发育中的种子不断累积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贮藏物,呼吸作用都特别强烈;其能量用于形成新的生活物质,这种呼吸就是建造呼吸。已经停止生长但仍然活着的组织,也进行呼吸,以保持细胞结构和一定的离子浓度陡度,并维持蛋白质的周转,这种呼吸是维持呼吸。建造呼吸的速率与新的生活物质或贮藏物质的合成速率成正比。随温度的升降呼吸速率与合成速率平行起伏,所以呼吸消耗比率受温度影响不大。但各种物质因所含能量不同,呼吸消耗的比率不同。维持呼吸速率与现存生活物质量成正比。单位生活物质的呼吸速率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高时,呼吸消耗也多。还有一些生理活动,虽然不累积干物质,但也伴随着强烈的呼吸作用,如花朵开放时和根系吸收盐分时。
  
  机理  方程 (1)所代表的呼吸作用总反应包括糖氧化、耗O2、放CO2、形成水和释放能量几个方面,但实际过程却是分阶段、经不同的酶催化、在细胞中不同的部位上进行的。整个过程包括以下各过程:①糖酵解,六碳的葡萄糖经磷酸化成二磷酸果糖后分裂成两个三碳糖,然后氧化为丙酮酸。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而且不需要O2。但在无氧时,丙酮酸不能进一步氧化,仅可以形成乙醛、乙醇或乳酸。这就是发酵,或无氧呼吸。其中1分子的葡萄糖只能净生成2分子的ATP,所以能量利用的效率很低。渍水土壤中的根系和许多体积较大的器官,如苹果果实或马铃薯块茎,由于供氧不足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②三羧酸循环(简称TCAC),也称克雷布斯循环。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先形成乙酰辅酶A,进入循环,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分步脱羧放出CO2,并脱氢。脱下的氢交给NAD+(辅酶I),形成NADH;③电子传递,NADH的氢先传给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氢经过电荷分离,通过电子传递链(也叫呼吸链)把电子和H+交给O2,形成水(见图);④氧化磷酸化,电子在电子传递链上各载体间传递时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形成ATP,这就是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就在于把有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贮存在 ATP分子内,以供各种耗能的生理活动如生物合成、离子吸收(植物)、物质运输、气孔运动等的需要。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都在线粒体上进行,为绿色细胞与非绿色细胞所共有,也为动植物和其他生物所共有。其机理与光合磷酸化极为相似,也以膜内外质子浓度差为中间物,但质子浓度差的方向与光合磷酸化中的恰好相反,即底物氧化时质子自线粒体嵴膜内侧跨膜外流,形成膜内外质子浓度差;质子顺着浓度差进入膜内侧时形成ATP。相应地,嵴膜在结构上也与叶绿体类囊体相反,偶联因子处于嵴膜的内侧。
  
  与三羧酸循环关系密切的还有一条代射途径,称为乙醛酸循环。葡萄糖除通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分解并氧化外,还可通过磷酸己糖途径被氧化[见代谢(植物)]。
  
  抗氰呼吸途径  或称交替途径。它与细胞色素途径不同之处是它不为氰化物、CO、叠氮化物和抗霉素 A所抑制,但被氧肟酸衍生物和某些金属的螯合物选择性地抑制。抗氰呼吸途径在许多种植物和组织中都存在,但它在总的呼吸中所占的比例则因植物种类、发育时期及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它在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的佛焰花序中特别旺盛,可以产生相当多的热量,使花序的温度显著地高于气温,从而促进花序发育,或者散发挥发性气体以引诱昆虫为之传粉。在果实成熟与种子萌发时期,也发生抗氰呼吸加强的情况。抗氰呼吸途径与细胞色素途径在泛醌(UQ)处分叉,抗氰的电子传递链上只有一个磷酸化部位。
  
  呼吸速率及影响因素  呼吸速率因植物种类、发育时期和生理状态而异。幼嫩的、旺盛生长着的组织呼吸速率高,长成的和衰老的组织呼吸速率低。但叶子进入衰老阶段时,呼吸速率常常出现一次升高,然后又降到很低的水平。呼吸速率也受组织的生理状态的影响。例如组织在切伤后,呼吸往往加速,这种呼吸称为伤呼吸。其原因可能是组织中酶与底物因切伤而增加接触,引起了底物(特别是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同时也促进了糖酵解。此外切伤也可使某些细胞恢复分生活动。产生愈伤组织,因而引起呼吸的加强。植物在受病虫侵入后,也产生类似的呼吸上升现象。有时这些酚类的氧化产物可以增强植物对病虫的抵抗力。处于其他逆境条件如干旱、冷冻、高温下的植物,呼吸速率也常常发生短期的升高然后降低的现象。有些植物的贮藏组织在切成片放在通气的溶液中陈化24小时后,其呼吸速率可以比新鲜切片提高3~5倍,这种呼吸称为诱导呼吸。
  
  植物根的呼吸变化很大。将盐类溶液供给根部以后,常会使呼吸加速,这种呼吸称为盐呼吸。呼吸的能量用于根细胞对无机离子的吸收。
  
  影响呼吸速率最显著的环境因素有以下几种:
  
  温度  呼吸中有一系列酶促化学反应,其速率随温度上升而增高,一般温度系数Q10≈2(即温度上升10℃,速率为原值的2倍)。但呼吸速率随温度上升有一定限度,温度超过40℃后,呼吸作用下降。低温下呼吸微弱。为了延长水果和蔬菜的供应时间,常将它们在低温下冷藏。
  
  大气成分  提高CO2浓度,可抑制呼吸作用。降低O2分压也可减缓呼吸。种皮透气性不良的种子不能萌发,常常就是因为种子内部 O2不足或CO2累积过多、呼吸受抑制所致。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下层的根系也常常由于O2浓度过低而呼吸受抑制,从而减弱根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分  呼吸速率与组织的含水量关系密切。种子成熟失水时,呼吸速率逐渐降低,直至难于测出。种子吸水萌发时呼吸速率迅速上升。茎叶轻微失水对呼吸无大影响。在接近萎蔫时由于水解加强,呼吸速率上升。
  
  光照  非光合器官在光下和暗中都进行呼吸,光合器官的呼吸则受光的影响。在光下,光合器官除进行特有的、与光合作用紧密联系的光呼吸以外,一般呼吸是否以与在暗中相同的速率进行,不同的研究者得到的结果不同。虽然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上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上进行,但光合作用中形成的同化力(NADPH和ATP)与糖、氨基酸等都可能运到细胞的其他部分,对呼吸作用发生影响。糖类等的增加使呼吸速率因底物增多而提高;而ATP的增加则会影响能荷。能荷是反映磷酸化程度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植物正常细胞的能荷有维持在80%左右的趋势,如果ATP含量的增加使能荷高于80%,则能荷的反馈控制会降低ATP的产生,使呼吸作用减低。因为ATP的增减变化很快,而糖的积累和外运则变化较慢,所以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时间长短而不同。
  
  呼吸跃变  某些果实的呼吸速率随其发育而表现明显的起伏。当子房刚受精后,呼吸速率急剧升高;以后随着果实的生长,呼吸速率逐渐降低;果实长成后达最低点。但在进入成熟期时,又出现一次突然的升高。这次升高称为呼吸跃变。跃变高峰过去以后,呼吸又下降,果实也进入衰老阶段。跃变是衰老开始的标志,是果实生命中的转折期,其出现的早晚与果实的贮藏寿命关系密切。呼吸速率低,跃变出现迟的果实,贮藏寿命也长。关于呼吸跃变发生的机理,有两种学说:①认为当果实进入成熟期时,组织的透过性增高,活化了原已存在的酶系,从而促进了呼吸;②认为果实在将发生呼吸跃变时,组织内发生酶蛋白质的重新合成,从而引起跃变。
  
  呼吸商(R.Q.)  呼吸时释放的CO2与消耗的 O2的分子比(或体积比)。当呼吸底物是糖时〔如方程 (1)所代表的情况〕,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分子数相等,R.Q.=1。呼吸底物是脂肪或蛋白质时,因为它们的H与O原子数之比大于2,释放的CO2少于消耗的O2,R.Q.<1。呼吸底物是小分子的羧酸,特别是双羧酸或多羧酸时,则情况相反,R.Q.>1。通过测定呼吸商,可以了解呼吸消耗的底物的类型。
  
  测定方法  呼吸作用中 O2吸收的速率和CO2放出的速率都可以作为呼吸速率的度量。测定的方法有:①检压法,在恒温定容条件下,测定气压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的变化,它是O2吸收与CO2释放体积之差;再从加KOH吸CO2处理测得O2吸收量,即可计算出CO2的释放量。②气体分析法,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可灵敏准确地测定容有待测组织的密闭系统中 CO2的增加。③极谱测氧法,用电极测定水溶液中溶解的O2的变化。适于测定悬浮于溶液中的植物材料。
  
  农业意义  呼吸对植物正常生活和产量形成必不可少。特别是低洼渍水地区,土壤中氧气不足使根系呼吸受阻,影响根系生长和对水与无机离子的吸收,种子和果实在贮藏中呼吸旺盛会消耗贮藏物质,影响种子寿命和果实的品质。常用控制含水量的办法降低种子的呼吸速率。对新鲜水果、蔬菜可以用降低 O2浓度(至3%)和提高CO2浓度(至5%)的气调贮藏法来降低呼吸速率。
  
  

参考书目
   H.厄皮克著,殷宏章、王学臣译:《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科学出版社,北京,1984。(H.Opik,The Respiration of Higher Plants, Edward Arnold,London,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