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泰国村庄基金
1)  Thailand village fund
泰国村庄基金
1.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Based on Thailand village fund;
加强和改进扶贫项目的监测与评估——基于泰国村庄基金的思考
2.
Defect of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Based on Thailand Village Fund;
我国扶贫项目监测与评估的缺失与对策——基于泰国村庄基金的思考
2)  Chinese village
中国村庄
3)  Britain village
英国村庄
4)  village and country
村庄与国家
5)  homesteads in a village
村庄宅基地
6)  German village renewal
德国村庄更新
补充资料:泰国电影
      泰国的第一部影片《苏万小姐》(1921)是由美国制片人H.麦克雷在瓦苏拉蒂家族帮助下拍摄的。1927年瓦苏拉蒂家族成立了斯里克伦影业公司,生产了泰国自己导演的第一部无声影片《双喜临门》, 3年后,该公司又生产了第一部有声影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电影生产陷于停顿。当时电影被戏剧和舞台文娱节目所取代。战后,泰国电影工业有了新的发展。16毫米彩色影片被首次引进,几部著名的戏剧被改编成电影,舞台上的男女演员转而成为电影明星。1945~1955年,电影生产处于混乱状态。制片人寻找不到合适的电影素材,便彼此进行模仿,为了商业上的利润,不惜将片名定为已上映并叫座的影片名字。同时,他们也热衷于将大众喜爱的流行小说或小型戏剧节目拍成电影。由于技术设备等种种原因,直到60年代末,泰国还只是用16毫米彩色反转片拍片。只有一个拷贝,大多还是无声的,所以在放映时由专业配音演员通过话筒配音,因此有些配音演员深受观众欢迎。
  
  1964年,泰国电影制片者协会成立。
  
  70年代是泰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采用了群众喜爱的泰国民歌,影片在农村观众中倍受欢迎,其中《我们农场的情歌》(1970)一片大获成功,制片人获利6百万铢,打破泰国影片的收入记录。这一年中,大部分制片人在影片中加入了民间乐曲。有的影片,有30多支民歌,而不管这些歌曲与情节是否有关。1970年底,导演庇阿克·鲍斯特拍摄了一部与当时泰国电影风格迥异的影片──《佐尔》。在该片中,导演对摄影的角度、格调、演员技巧、剪辑技术都有所创新。虽然影片收入不如《我们农场的情歌》,但却深受赞扬。这部影片被看作样板,为许多影片作者所效仿。1973年政府决定对制片给以财政上的支持,降低进口胶片和制片的税收,提高外国影片的税率,从而提高了国产片的产量,并全部采用35毫米胶片。1976年,出现了一些新人,他们关心现实,干预社会。如帕慕波·差耶·阿隆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狗的生活》,描写了曼谷贫民窟的生活,提出改变贫民生活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育水平。这在泰国电影普遍模仿好莱坞和西方娱乐片、追求票房价值的潮流中,显得独树一帜,到1985年为止他又导演了《城雾》、《残忍的天性》、《乞丐之城》、《老和尚》等5部影片,成为泰国最知名的导演。
  
  80年代以来,泰国每年大约生产130部影片,在东南亚各国中仅次于菲律宾,名列第二位。泰国共有五、六个大的制片集团。有134个注册的电影制片人。在曼谷有44座一级影剧院和60座二级影剧院。全国约有1200座电影院。泰国影片年出口量一直很低,平均1年仅有四、五部影片出口。同时,从1976年起,泰国政府征收外国影片的进口税大幅度增加,达到每米胶片30铢的高价,也扼制了外国影片的进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