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农业投资
1)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农业投资
1.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on farmers income ——Taking Jiangxi Province as a case;
农业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江西为例
2.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results in Jilin province;
吉林省农业投资效益分析
3.
The Analysis of Hebei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Efficiency;
河北省农业投资效益分析
2)  agriculture investment
农业投资
1.
It s a historic necessity to diversify agriculture investment and found guiding systerm for it.
本文针对我国农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2.
A model of gray incidence analysis is developed and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produc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e on agriculture growth of Guangxi in the past 20 years It is revealed that agriculture investment is a decisive factor.
认为农业投资是促进广西农业增长的关键性生产要素。
3.
In those links of th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investment is important one.
而在对农业反哺、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环节中,农业投资是重要一环,为了实现农业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必须多渠道加大农业投资力度。
3)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农业投融资
1.
Study on System Reform of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in Jiangsu Province;
江苏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
4)  peasant household's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农户农业投资
5)  Agriculatural investing financing
农业投资融资
6)  Agricultural capital gross putting into battle
农业资本总投入
补充资料:农业投资
      为扩大再生产而投入农业生产领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投资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指为获取利润而投入资本的行为。社会主义国家向农业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改善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发展农业生产,以满足社会需要,同时也讲求投资的经济效益。
  
  农业投资的效益 指投入的资金同产出的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一般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资额所增加的产值,要能大于增加的成本时,才有经济效益。但农业投资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又有其特点:大部分直接成果(如扩大灌溉面积等)只是获得最终成果,即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或产值的手段。因此,评价农业投资,不仅要注意它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要注意它的长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分别采取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有关指标:①经济效益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单位投资的农产品年产量、年产值、利润或纯收入,投资回收的综合期限,农业机械、设备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以及单位投资的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量等。②社会效益的主要评价指标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商品率,国家、集体、个人收入的比例等。③生态效益的主要评价指标是:植被率或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或土地沙化面积,土地肥力的消长,自然资源的增减,土地、水等资源的污染度等。有时某些指标之间会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须对比各种投资方案,兼顾微观与宏观、目前与长远,统筹权衡。
  
  提高农业投资效益的途径包括: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使农业生产的发展符合社会需要,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对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提高人力、财力、物力的利用率;在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和采取新的技术措施时,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利弊分析,把资金、劳动投到收效最快、最大的地方;采用新的技术、工艺和新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等。
  
  中国的农业投资 中国的农业投资按来源可分为国家财政拨款和信贷资金、合作经济的积累以及农民个人投资3类;有时还包括国外资金。1985年用于发展农、林、牧、渔业和水利的基本建设投资为35.91亿元,约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 3.3%。国家财政拨款的项目还包括国营农业企业新增的固定资金(不列入基本建设的技术改进措施费用)和流动资金拨款,农业各部门的事业费拨款,支援农村拨款以及用于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农业教育的拨款等。此外,国家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实际上也是国家支持农业的一种投资。农业信贷除大多用作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流动资金外,也有一部分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固定资金和新增流动资金。农业合作经济的公共积累(包括社员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劳动积累),一般用于合作经济独立进行的规模较小的农业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购置。1979年开始在农业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社员)投资包括个人或合股用于购买小型农业机械、牲畜、农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投资日趋重要,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劳动积累则有所减少。据粗略计算,1950~1980年的30年间,中国农业投资总额中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约占46%,银行信贷资金约占23%,合作经济自筹资金约占12%,农民个人投资和劳动积累约占19%。1980年以后农民个人投资有较大增加。
  
  其他国家的农业投资 苏联的农业投资,一般是指直接投入农业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资金。此外,还包括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生产服务的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投资。80年代初期,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中,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民经济总投资的百分比重在10%左右的有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12~14%左右的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17~20%左右的有波兰和苏联。
  
  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投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情况。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家很少进行农业投资,还以农业所提供的利润积累,作为工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一个来源。农业投资主要靠农场主自筹资金和贷款。在资本主义工业趋于发达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虽逐步下降,但其绝对量则不断增加。其中较大的开支是用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和农业收入的抵押贷款、价格补贴、休耕补贴、灾害补贴、出口津贴以及用于农业科技开发等。日本国家的农业投资主要用于农产品价格补贴和改进技术、生产结构,同时也对农民提供大量低息和无息贷款等。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私人投资的比重很大,对农业现代化起决定性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