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棉花害虫
1)  cotton pests
棉花害虫
1.
Focal research points,the main points of representative in different decades of cotton pests research fields were reviewed and evaluated.
汇总了我国棉花害虫研究领域不同年代代表性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论点,并进行了点评。
2)  cotton pest
棉花害虫
1.
Expert system is the central part which was constructed under 3 cotton cultural areas including 13 sub systems and about 2 000 rules for the different cotton growth stages management of cotton pests in Nantong area.
南通地区棉花害虫综合管理专家系统(CPIMES)由三部分组成:专家系统(知识库),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模型系统(模型库)。
3)  cotton insect pests
棉花虫害
1.
In this paper, by using computer vision technology, danger degree of cotton insect pests was automatically measured based on inside hole and irregular edge of cotton leaves.
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 ,根据棉花叶片的孔洞及叶片边缘的残缺 ,来测定棉花虫害的受害程度。
4)  Cott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棉花病虫害
5)  early season pest of cotton
棉花苗期病虫害
6)  resistant cotton pests
棉花抗性害虫
补充资料:棉花害虫


棉花害虫
cotton pests

卷叶螟、袋蛾、虫占鳖、粉虱、棉盲蜷、棉尖象等;为害顶芽及茎部的有地老虎、蜗牛、野蜻输、棉盲蜷、金刚钻、玉米螟、棉茎木蠢蛾等;为害蕾、花铃的有金刚钻、棉铃虫、红铃虫、棉盲蜻、棉尖象、玉米螟、棉红蜻等。 棉花害虫在不同棉区和棉种之间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陆地棉和海岛棉类型的品种比亚洲棉和草棉受害重,陆地棉和海岛棉的生产潜力大,纤维品质优良,已迅速扩展成商品生产的主要棉种,因而对这两种棉花的害虫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害虫总体造成的棉花损失估计为20%左右。 各种害虫在棉株各生育阶段的危害影响也不同。棉花是无限生长的植物,有较大的营养体和现蕾能力,早期棉叶或花蕾受害后有足够时间补偿,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幼苗期受害过重而使其生长受阻,也会影响正常发育。棉花结铃后受虫害,因无补偿时间,损失较大;棉花成熟后叶片受害一般不致减产;棉蚜造成卷叶后,若雨水充足棉苗迅速恢复生长影响不大;花蕾被害后的脱落数若在生理脱落范围以内,且有足够的补偿时间,影响也不会很大。个别害虫形成的危害不能直接按损害数估量,如地老虎造成的断茎若是分散的,可通过群体补偿消除影响;若形成断垄,影响单位面积定苗数时就会造成损失。因此了解棉花生育过程中各个阶段能承受的危害量,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防治简史中国植棉历史悠久。早在1639年刊行的《农政全书》中已有稻棉轮作减轻虫害和冬灌春耕治虫的记载;1641一1877年在《嘉定县志》中曾提出过棉花害虫问题;1908年在《植棉纂要》中记载了用铜绿、锡、醋等诱杀棉铃虫和防治地老虎的方法,同年清政府农工商部刊印了《棉花图说》一书,论及防治棉花害虫l司题;1919一1920年上海附近的南汇、奉贤、Jll沙等县大造桥虫猖撅为害,1921年东南大学农科在南汇县设立棉虫研究所,由张巨伯主持,吴福祯协助从事大造桥虫的研究;同年,苏北盐垦区棉花受金刚钻的严重为害,促成1922年江苏省昆虫局的建立,该局成为中国最早的害虫防治研究机构;1922年在南通三余镇设立棉虫田野实验室,从事金刚钻、地老虎、棉大卷叶螟等重要棉虫的防治研究;1933年成立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1940年改称植物病虫害系),1934年成立中央棉产改进所;1936一1937年在河北省推广棉油一皂防治棉蚜的成功经验;1937年在陕西径阳、四川射洪、云南宾川等地设立田野实验室,对西北、西南棉区虫害进行研究;1947年重建棉产改进处,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合作从事棉虫研究(见中国近代农业昆虫学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