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天龙屯堡
1)  Tianlong Tunpu
天龙屯堡
1.
A Discussion of Developing Model of Rural Tourism of Tianlong Tunpu " Government & Corporation & Travel Agency & Tourism Association of Farmer";
天龙屯堡“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  Tunpu
屯堡
1.
An Analysis of Rice Price in Tunpu(1911—1948);
民国时期贵州屯堡地区米价分析
2.
Historical Archaic,or Modern Package?——Analysis on "Hotpoint" and "Ice-point" in Remodeling Tunpu;
是历史遗存还是现代包装?——《屯堡重塑》中的“热点”与“冰点”
3.
The Settlement-form of Jiuxi——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Settlement of Tunpu in Guizhou Province;
“屯堡第一村”——九溪的聚落形态研究
3)  Tun Pu
屯堡
1.
Exploration of Guizhou Tun Pu Folk Songs——in Comparison with Buyi national minority folk songs;
贵州屯堡山歌探析——与布依族山歌比较
2.
Ibn the research craziness of Tun Pu culture,people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its conservatives and peculiarities,but ignore the ordinary rule of changes and above two cultures contact during its passing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在屯堡文化的研究热中,人们往往关注了它的保守及特殊性,却忽略了它在传承中的变易及两种以上文明接触的普遍规律。
3.
Anshun county, which locates in the middle of Guizhou province, has a special culture named "Tun Pu".
位于黔中腹地的安顺拥有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它既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移民文化。
4)  Tunbao
屯堡
5)  TunPu blockhouse
屯堡碉楼
1.
In AnShun,GuiZhout,he southwest of Chinat,here are particularily archaic construction named as TunPu buildings,which include blockhouses TunPu blockhouse.
笔者主要研究屯堡建筑中的碉楼建筑及其结构、功能、历史和特色,进而挖掘屯堡碉楼的潜在价值和文化内涵。
6)  Tunpu culture
屯堡文化
1.
An Analysis of SWOT of Tunpu Culture in the Strategy of "Tourism Revitalizing the City" of Anshun
屯堡文化在安顺“旅游兴市”中的SWOT分析
2.
Tunpu culture is a special kind of tourism resources.
屯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补充资料:天龙屯堡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72公里。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名“饭笼驿”。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本世纪初被当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

走进天龙屯堡,仿佛走进梦的巷子,600年前的战事已经随着岁月远去。春天的寨子是灵动的,我们到的当天,一个两百人的旅游团从贵阳赶来,屯堡姑娘操着地道的普通话讲解着屯堡故事,明代遗风。26个导游全是天龙的农村姑娘,她们成为当地农民参与办旅游的一个亮点。

屯堡村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本寨的房子,云山屯的门子,天龙的“模子”。所谓“模子”,指天龙发展旅游的模式。3月5日,天龙农民旅游协会会长郑锦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协会农民前几天跑到他家,要求参股办旅游。”目前公司已经有意向把农民引进门。

天龙屯堡古镇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这里就是有名的顺元古驿道,天龙屯堡古镇最早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叫饭笼驿。由于军事地理位置重要,从明代开始就在这里及周边大量屯兵,时至今日依然如帮,这里仍是驻军重地。 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天龙屯堡古镇更名为“饭笼铺”,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依然是清廷的驿站和屯兵重地。

本世纪初,天龙的几位有名乡儒感觉饭笼铺的“饭笼”二字不雅,经提议,取天台山的“天”,龙眼山的“龙”二字为村寨之名,这就是天龙屯堡镇“天龙”二字的由来。

历代的屯兵都在这块大地上留下了历史的遗迹:明朝征南军队在天台山背后的兵器加工场所(本地人呼之为“打铁坑”);烟堆山的明代烽火台残垒;围绕天台山的古城墙;清“威同之乱时”修建有垛口、炮台、了望哨的龙眼山屯,至今残垣尚存;在天龙屯堡古镇中,则是巷道纵横交错,遍布于巷道中的深邃抢眼,石拱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功能,这一切无不显示出战争的遗迹,屯堡人武备的思想。

明代饭笼驿最初的建设者是如今天龙“张、陈、沈、郑”四大姓的入黔始祖们,特别是身为“通政大夫”的陈典(注:通政大夫是主管邮政的官吏),在天龙设驿站,建塘房(塘房是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地方),其他三大姓入黔始祖则建“屯堡”屯扎军队。天龙屯堡古镇是一个军事防御功能完善的屯堡建筑典范,它四周建有石拱门,巷道如网,易守难攻,横跨在古驿道上,是上扼滇喉,下控湘、粤的军事重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