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遗传倾向
1)  inheritance trend
遗传倾向
1.
Inheritance Trend of Main Characters in early peach variety F_1 progenies Absteact:The inheritance trend of main characters was studied in early peach variety F_1 progenies of GanXuan 3×Early Otome,"P.
以早熟桃甘选3号×早乙女杂交组合、筑波84×早油118杂交组合和21010×筑波84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_1代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
2.
The inheritance trend of main characters was studied in early peach variety F1 progenies of \'Tsukuba-84\'×\'ZaoYou118\'.
以早熟桃品种‘筑波84’ב早油118’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
3.
The inheritance trend of some economic characters was studied in the F1 progeny of peach variety ‘Dahongpao’ with ‘Jinhuadabaitao’,‘Dahongpao’ with ‘Hangmi 2’.
以‘大红袍’和‘金华大白桃’、‘杭蜜2号’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主要性状遗传倾向
2)  inheritance tendency
遗传倾向
1.
The content of TSS had a notable inheritance tendency with ultra-high parent,su.
对10个柑桔杂交组合F1代768个株系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3~5年的测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柑桔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
3)  the tendency as the adherent of the Ming Dynasty
遗民倾向
4)  Communications Propensity
传播倾向
1.
The Formation of the Japanese Media s Communications Propensity after the War;
战后日本媒体传播倾向的形成
5)  Traditional tendency
传统倾向
6)  inheritance trend
传承倾向
1.
The concept contains three factors of collective recognition(cognitive factor),emotional attachment(emotional factor)and inheritance trend(readiness for action).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访谈、文本分析、信效度检验和实际试用,得到以下结论:(1)学校社区感是在学校情境中的社区感,指大学生对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心理条件及相互影响的态度体验,其结构要素包括集体认同(认知因素)、情感依恋(情感因素)和传承倾向(行为的准备状态)。
补充资料:“粗野主义”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马塞公寓

  “粗野主义”(Brutalism,又译野性主义)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中喧噪声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它的含义并不清楚,有时被理解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为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对它的代表人物与典型作品也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

  “粗野主义”这保名称最初是由英国的一对第三代建筑师,史密森夫妇(A.&P.Smithson,前者生于1928,后生于1923)于1954年提出的。

马塞公寓

  可能这个名称使人联想到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大楼与昌迪加尔行政中心的毛糙、沉重与粗鲁感,于是“粗野主义”这顶帽子被戴到马赛公寓大楼与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的头上去了。

  要了解“粗野主义”的理论根据还得从提出这个名称的史密森夫妇那里去寻求。史密森说:“假如不把粗野主义试图客观地对待现实这回事考虑进去——社会文化的种种目的,其近切性、技术等等——任何关于粗野主义的讨论都是不中要害的。粗野主义者想要面对一个大量生产的社会,并想从目前存在着的混乱的强大力量中,牵引出一阵粗鲁的诗意来”。这说明“粗野主义”不单是一个形式问题,而是同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条件有尖的。

马塞公寓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是不惜重金地极力表现优质钢和玻璃结构的轻盈、光滑、晶莹、端庄及其与材料和结构一致的“全面空间”;而“粗野主义”则要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

  “粗野主义”假如单从形式上看,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在欧洲比较流行,在日本也相当活跃。它到六十年代下半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