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牡丹木槿
1)  H. syriacus f. paeoniflorus
牡丹木槿
1.
violaceum and H.
对紫花单瓣木槿、紫花重瓣木槿和牡丹木槿在叶和花部性状上的发育可塑性研究表明 ,三个种下类群 ,特别是紫花单瓣木槿和牡丹木槿的叶片性状具有很大的发育可塑性 ,但花部性状的发育可塑性则相对很小 ,暗示着花部性状较叶片性状具有更大的分类价值。
2)  Woody peony
木质牡丹
3)  Hibiscus syriacus L
木槿
1.
Hibiscus syriacus L.
木槿(HibiscussyriacusL。
4)  Hibiscus [英][hɪ'bɪskəs]  [美][hɪ'bɪskəs]
木槿
1.
A Study of Surfactants in Hibiscus;
对木槿中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2.
Initial Detection of Hibiscus Illed Leaves by RT-PCR Method;
利用RT-PCR法对木槿病叶初步检测
5)  Hibiscus syriacus
木槿
1.
Effects of Calcium Treatment to Characteristics of Germination and Tube Growth of Pollen in Hibiscus syriacus;
外源钙对木槿花粉萌发的影响
2.
Development of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s in simple and double flowers of Hibiscus syriacus;
单瓣与重瓣紫花木槿雌雄配子体发育的比较研究
3.
A study on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of leaf blades structure of Hibiscus syriacus;
木槿叶片结构的发育可塑性研究
6)  peony [英]['pi:əni]  [美]['piənɪ]
牡丹
1.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orm beauty of peony pattern in the folk clothes;
牡丹纹样在民间服饰中的形式美
2.
Study on method of measuring potassium content in peony leaf by distilled water at room tempreture flame spectrometry;
水浸提制备待测液火焰光度法测定牡丹叶中钾含量的方法研究
3.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 Pathogens of Root Rot Disease and Its Control from Peony;
垫江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补充资料:木槿皮
【通用名称】
木槿皮
【其他名称】
木槿皮 (《纲目》)
【异名】
槿皮(《救急方》),川槿皮(《养生经验合集》)。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茎皮或根皮。
【植物形态】
木槿(《尔雅》),又名:舜(《诗经》),朝菌(《庄子》),椴、榇(《尔雅》),日及(《尔雅》郭璞注),藩篱草(《仁斋直指方》),槿树、平条树、白牡丹、清明篱、木桂花树、菜花树、篙沿树、金漆树、白布篱。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树皮灰褐色,无毛,嫩杖上有绒毛。叶互生;菱状卵形或卵形,长4~7厘米,宽2.5~5厘米,具有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叶基楔形,边缘具圆钝或尖锐的齿,主脉3条明显,两面均疏生星状毛,后变光滑;叶柄长1~2厘米,光滑或被有绒毛或星状毛。花单生于叶腋;小苞片6~7,线形,长约为花萼之半;萼片5裂,卵状披针形,有星状毛和细短软毛;花瓣5,淡红色、白色或紫色;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筒状;子房5室,花柱5裂,柱头头状。蒴果长椭圆形,先端具尖嘴,全体被绒毛。种子黑褐色,背部有长棕色毛。花期6~7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木槿根)、叶(木槿叶)、花(木槿花)、果实(木槿子)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4~5月,剥下茎皮或根皮,洗净晒干。
【药材】
干燥的茎皮或根皮呈半圆筒或圆筒状,长15~25厘米,宽窄及厚薄多不一致,通常宽0.7~1厘米,厚约2毫米。外皮粗糙,土灰色,有纵向的皱纹及横向的小突起(皮孔);内表面淡黄绿色,现明显之丝状纤维。不易折断,体质轻泡。气弱,味淡。以条长、宽、厚、少碎块者为佳。 主产四川。
【炮制】
洗净稍浸,润透,切段,晒干。
【性味】
甘苦,凉。 ①《本草拾遗》:"平,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③《本草蒙筌》:"味苦,气平,无毒。" ④《纲目》:"甘,平,无毒。" ⑤《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有小毒。"
【归经】
人大肠、肝、脾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 ②《会约医镜》:"入心、肺、脾、胃四经。" ⑧《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治肠风泻血,痢疾,脱肛,白带,疥癣,痔疮。 ①《本草拾遗》:"止肠风泻血,痢后热渴,作次服之,令人得睡,并炒用。" ②《纲目》:"治赤白带下,肿痛疥癣,洗目令明,润燥活血。" ③《医林纂要》:"补肺渗湿,去热,安心神,通利关节。治肺痈,肠痈,衄血,消渴,心烦不眠。" ④《饮片新参》:"治黄疸。" ⑤《陕西中药志》:"煎液可洗治痔疮。"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酒浸搽擦斌煎水熏洗。
【选方】
①治大肠脱肛:槿皮或叶煎汤熏洗,后以白矾、五倍末敷之。(《救急方》) ②治赤白带下:槿根皮二两,切,以白酒一碗半,煎一碗,空心服之。(《纂要奇方》) ③治头面钱癣:槿树皮为末,醋调,重汤炖如胶,敷之。(《王仲勉经验方》)。 ④治牛皮癣:川槿皮一两,半夏五钱,大枫子仁十五个。上锉片,河、井水各一碗,浸露七宿,取加轻粉一钱,任水中,以秃笔蘸涂疮上,覆以青衣,夏月治尤妙。但忌浴数日,水有臭涎更效。(《扶寿精方》) ⑤治牛皮癣癞:川槿皮一斤,勿见火,晒燥磨末,以好烧酒十斤,加榆面四两,浸七日为度,不时蘸酒搽擦。二、三十年者,搽一年断根。如无川槿,土槿亦可代之。(《养生经验合集》) ⑥治癣疮:川槿皮煎,入肥皂浸水,频频擦之;或以槿皮浸汁磨雄黄(擦之)。(《简便单方》)
【临床应用】
木槿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鲜木槿条4两洗净,切断,水煎2次,将滤液合并浓缩成100毫升。每日2次分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177例,临床痊愈2例(1.13%),显效2S例(14.13%),好转72例(40.68%)。总有效率为55.94%。本品未见严重副作用,仅个别出现心烦,头闷、腹部膨胀等不适,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