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南斯拉夫小麦
1)  Yugoslavian wheat
南斯拉夫小麦
2)  Yugoslavia [英]['ju:gəu'slɑ:viə]  [美]['jugo'slɑvɪə]
南斯拉夫
1.
Genetic Potentiality of Utilizing Yugoslavia Maize Inbred Lines to Improve Chinese Elite Hybrids;
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改良我国优良杂交种的遗传潜势研究
2.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n mechanism chan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in Yugoslavia;
南斯拉夫农业科研院所转制的经验与启示
3.
Analysis of the combining ability of the Yugoslavia maize inbred lines and their utilization;
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与利用
3)  Pre-Yugoslavia
前南斯拉夫
1.
The Causes of the Nationalism and Ethnic Conflicts after the Cold War ——A Case Study of Pre-Yugoslavia;
冷战后民族主义和种族冲突原因探析——以前南斯拉夫民族主义和种族冲突为个案
4)  Yugoslavic [,ju:ɡəu'slɑ:vik]
南斯拉夫的
5)  a Yugoslav; a Yugoslavian
南斯拉夫人
6)  Yugoslavia maize inbreds
南斯拉夫自交系
补充资料:南斯拉夫历史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地处东南欧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包括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黑山、克罗地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 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又包括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南斯拉夫的西北部与意大利相邻,北部与奥地利和匈牙利交界,东北部同罗马尼亚为邻,东部与保加利亚接壤,南部与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相接,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面积为255804平方公里,人口2299.7万(1981)。民族除与共和国同名的 6个主要斯拉夫民族外,还有阿尔巴尼亚人、匈牙利人等。宗教信仰主要有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马其顿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首都贝尔格莱德。
  
  14世纪以前的南斯拉夫  在今南斯拉夫境内的最早居民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和克尔特人, 6世纪,斯拉夫人的一支开始突破拜占廷帝国的多瑙河防线,侵袭巴尔干半岛。7世纪,他们在巴尔干半岛定居下来,逐渐同当地土著居民融为一体,统称南部斯拉夫人。9世纪,绝大部分南部斯拉夫人受希腊传教士影响,皈依东正教。
  
  南斯拉夫境内的斯拉夫部落为了争得生存和安居之地,先后同拜占廷人、阿瓦尔人、法兰克人、匈牙利人、威尼斯人等进行了接连不断的战争,曾建立起中世纪国家组织。但是,由于无力抵御邻国的扩张侵袭,这些国家存在的时间都不长。8世纪斯洛文尼亚人第一个国家组织因受到日耳曼人的打击,不久灭亡。9世纪,克罗地亚人有了自己的独立国家,11世纪进入全盛时期,版图迅速扩大,但到1102年被匈牙利吞并。10世纪下半叶,萨穆伊尔建立了第一个马其顿国,1018年为拜占廷人所灭。11世纪,斯拉夫人在黑山也建立了杜克列亚国,后又改称泽塔国。12世纪末叶,又建立波斯尼亚国。13世纪初建立塞尔维亚国,在斯特凡·杜尚皇帝执政期间,其疆土几乎占了巴尔干半岛的 2/3。但它的存在也不超过两个世纪,14世纪末在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下解体。
  
  外族统治时期  从14世纪到16世纪,土耳其人征服了巴尔干半岛,消灭了南斯拉夫境内的斯拉夫国家,在塞尔维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及黑山部分地区建立了长达 5个多世纪的军事封建统治。同时,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亚得里亚海沿岸分别被奥地利和威尼斯共和国所占领。只有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直到19世纪初仍保持着独立地位 (见彩图)。从此,南斯拉夫两部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历史地形成了 3种主要宗教: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存在着3种不同的斯拉夫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其顿语。使用两种不同的字母:基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这种宗教和文化上的差异一直延续到今天。
  
  
  南部斯拉夫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其中有:1573年马蒂亚·古贝茨领导的反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起义(见克罗地亚农民起义)、1804年和1815年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塞尔维亚起义、1848年克罗地亚和伏伊伏丁那推翻奥地利和匈牙利统治的大暴动、1875~1878年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等地的武装起义(见黑塞哥维那起义)等。19世纪上半叶,克罗地亚年轻的资产阶级发起了民族复兴运动,史称伊利里亚运动,目的在于建立克罗地亚独立国和实现南部斯拉夫人的联合。1878年,黑山和塞尔维亚的独立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
  
  统一的南斯拉夫王国时期  在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保加利亚等国联合打败了土耳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在南斯拉夫东部和南部的统治。这一胜利鼓舞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等地人民反对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1914年 6月,奥地利皇太子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就是这种斗争的反映,但它成了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借口,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5年,流亡伦敦的南斯拉夫政治家成立南斯拉夫委员会,要求同奥匈帝国断绝关系,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1917年,塞尔维亚政府和南斯拉夫委员会就国家统一问题发表了《科孚岛宣言》。次年12月 1日,亚历山大一世以摄政身份在贝尔格莱德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其面积几乎相当于今天的南斯拉夫。1919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工人党(共产主义者)诞生。1920年该党易名为共产党。1921年 6月,王国颁布维多夫丹宪法,实行中央集权制。1929年,亚历山大国王发动政变,废除宪法,解散议会,禁止包括共产党在内的一切政党的活动,实行独裁统治,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王国虽然政治上获得独立,但经济上仍受外国资本控制,经济落后,75%以上的居民住在农村,民族矛盾尖锐。在对外政策方面,1935年以后日益转向亲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参加德意日三国同盟(1940),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议示威,于 3月27日推翻卖国政府,成立了以D.西莫维奇将军为首的新政府。4月6日,德意法西斯军队入侵南斯拉夫。4月17日,迫使王国军队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国王和政府经希腊逃往伦敦。南斯拉夫被德意匈保等国占领和瓜分。在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等地还成立了傀儡政权。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南斯拉夫共产党肩负起组织和领导反对占领者和卖国贼的重任。1941年 6月底,在南共领导下建立了各级军事委员会,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总司令部,J.B.铁托任总司令。7月4日,南共中央政治局在贝尔格莱德作出了开展武装起义的决定,紧接着在全国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1941年底,第一支正规军──无产者旅诞生,在解放区开始建立人民政权机关──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见彩图)经过 4年的英勇斗争,南斯拉夫人民在内雷特瓦战役和苏捷斯卡战役中粉碎了敌人的 7次凌厉攻势,战胜了几倍强大于己的敌人,成立了人民政权机构(见阿夫诺伊),建立了一支拥有80万人的人民军队,终于在1945年 5月15日解放全国。1945年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南斯拉夫牺牲了全国人口的近11%,为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社会主义时期  1945年 8月联邦议会通过土地改革法,将80万公顷土地分给30万户无地或少地的农民。1946年 1月31日,通过第一部宪法。1946年实行工业国有化,首先没收了外国资本家的财产。1946和1949年两次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法令。到1948年,全国的工矿企业、交通运输、银行和商业部门已实行国有化。在战后的头几年,国民经济的主要方面得到了恢复,1948年南斯拉夫经受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政治压力和经济封锁的考验。
  
  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947年联邦会议通过第1 个五年计划(1947~1951)。在此期间,南斯拉夫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即自治社会主义。1950年 6月,联邦议会通过《劳动集体管理国营企业和高级经济联合组织基本法》。在全国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了工人委员会,把国营工厂的管理权交给工人,并宣布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1953~1963年是南斯拉夫经济大发展的十年。工业生产每年平均增长13.8%。1957年开始的第 2个五年计划,于1960年提前一年完成。
  
  1963年至70年代初工人自治发展为社会自治。1963年通过新宪法,扩大了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权限,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5年进行全面经济改革,进一步扩大企业的权限,以使南斯拉夫经济成为开放型的经济。70年代至今,自治制度发展到第3个阶段,即自治的联合劳动阶段。1974年 2月,联邦议会颁布新宪法,规定在经济部门普遍建立联合劳动组织,加强国民经济的计划性;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实行代表团制,联邦设立主席团,实行集体领导。1980年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职务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选出的代表轮流担任,实行任期制。1982年,制订了长期稳定经济纲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坚持自治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共和国建立以来,南斯拉夫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工业生产1980年比1939年增长了18倍。农业以平均每年3.1%的速度增长。1979年,南斯拉夫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居世界第36位。今日南斯拉夫已从战前欧洲最落后的农业国跃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1949年10月 5日南斯拉夫承认中国,1955年1月2日两国建交。1958年双方撤回大使。1968年起?焦叵抵鸾ジ纳啤?1970年重新互派大使。1977年 9月铁托总统访问中国,把两国友好关系推进到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书目
   斯蒂芬·克利索德主编,黑龙江大学英语系翻译组译:《南斯拉夫简史,从古代到1966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哈尔滨,1976。(Stephen Clissold,ed.,A Short History of Yugoslavia, from Early Times to 196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1966.)
   Milan Bajec & Peter Stojanovic, Yugoslavia History in the Making, Jugoslovenska Revija,Belgrad,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