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喀左小钻杨
1)  Populus simonii×P.nigra var.italica
喀左小钻杨
2)  Populus×xiaozhuanica
小钻杨
1.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Tree Crown of Populus×xiaozhuanica in Shelterbelts;
林带小钻杨树冠的分维结构
3)  west of Liaoning Kazuo
辽西喀左
4)  Kazuo district
喀左地区
5)  Kazuo in Liaoning
辽宁喀左
6)  Kazuo Basin
喀左盆地
1.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Jiufotang Formation in Kazuo Basin
喀左盆地九佛堂组沉积特征及演化研究
2.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itho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ology, five tuffaceous rocks marker beds or measure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Jiufotang Formation in the Kazuo Basin.
针对辽西九佛堂组存在多种内部划分方案及其他相关问题,通过实测累计达106km的十余条地质剖面,运用岩石地层学、沉积学的基本原理,从喀左盆地九佛堂组识别出5个由凝灰质岩石构成的标志层或层组,并以标志层或层组1、2、4、5的顶界将九佛堂组划分为4个段:一段主要以浅灰、灰白色富凝灰质岩石为特征,砂岩、砾岩比例大;二段以浅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部分地段夹油页岩、砂岩、砾岩;三段以褐灰色泥质粉砂岩、深灰及绿灰色粉砂质泥岩为主,根据由标志层或层组,此段又可分为2个亚段,其中上亚段含有工业意义较大的油页岩;四段主要由浅灰、灰白色粉砂岩、黄灰色砂岩、绿灰色泥岩构成。
3.
Fiel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study showed that three oil shale groups in Kazuo basin were developed in Member 1,2,3 of the Jiufotang Formation of Lower Cretaceous,the third oil shale group located in 3rd member have the greatest industrial significance.
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喀左盆地3个油页岩层群分别发育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一、二、三段,以位于三段的第三油页岩层群的工业意义最大;油页岩常与上覆沉凝灰岩或其它凝灰质岩石呈伴生关系。
补充资料:喀左铜器窖藏
      西周初年燕国祭祀山川时埋藏的青铜礼器。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西南大凌河两岸丘陵地带的山岗上。1941年以来已先后发现 6次。所出铜器的年代属西周初期或商末周初。
  
  1941年,咕噜沟村出土1件周初的铜鼎,高50多厘米,重70余公斤,有铭。1955年,马厂沟出土16件周初铜器,其中有鼎、甗、、 盂、罍、卣、壶、盘和鸭形尊等,盂的铭文为"匽侯作盂",系燕侯所作的盛食器。
  
  1973年,在北洞村两次发现商末周初铜器。第一次出土5件形制相同的小口广肩罍和1件瓿,其中1件罍有铭文6字。第二次也出土6件,有方鼎、 圆鼎、 和罍等,方鼎铭文24字,记作器者受到""的赏赐,器底又有"侯亚"徽号。1974年,山湾子出土周初铜器22件,其中有鼎、鬲、甗、、盂、尊、卣、罍等,有铭文的共15件,其中甗为伯矩所作。
  
  
  1979年,小波汰沟又出土一批商末周初铜器,其中1件的作器者"圉",曾参加周王在成周举行的典礼并受到赏赐。
  
  喀左铜器窖藏的发现,对于研究周初的燕国历史有重要帮助,所出铜器与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两地铜器铭文中的"匽侯"字体完全一致,而且"侯亚"也见于传出北京芦沟桥的亚盉,伯矩所作之器也曾在琉璃河发现。更为难得的是,琉璃河253号墓发现的方鼎、甗、卣等器,铭文内容与小波汰沟所出圉相同。这些情况说明,周初燕国的势力范围,确已到达辽西地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