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均衡施肥
1)  balance fertilizing
均衡施肥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 set fruit percentage increased, cracked fruit decreased of Skags Bonanza navel orange and Newhall navel orange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fter balance fertilizing.
为了给脐橙栽培提供科学的施肥技术依据 ,在年周期内进行了均衡施肥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均衡施肥可以提高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朋娜、纽荷尔脐橙的座果率和产量。
2)  long-term imbalanced fertilization
长期不均衡施肥
1.
Effect of long-term imbalanced fertilization on purple soil fertility;
长期不均衡施肥对紫色土肥力质量的影响
3)  balanced fertilization
平衡施肥
1.
Labeling the secondary & micronutrients contents on the product bags is favorable to extend balanced fertilization;
包装袋上不准标明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利于平衡施肥的推广
2.
Effect of balanced fertilization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Chinese kale;
平衡施肥对芥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3.
High-efficient balanced fertilization for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of wheat-corn,vegetables in Henan Province;
河南省小麦、玉米及蔬菜优质高产高效平衡施肥
4)  balance fertilization
平衡施肥
1.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il and forest nutrient diagnosis and balance fertilization;
土壤林木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现状及展望
2.
Study on balance fertilization of rareripe taro;
早熟芋艿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3.
Effect of N、P、K balance fertilization on the seeds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Dactylis glomerata;
氮磷钾平衡施肥对鸭茅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5)  balanced fertilizing
平衡施肥
1.
The significance of balanced fertilizing to crops was indroduced.
叙述了平衡施肥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平衡施肥与农作物平衡吸收的矛盾 ,提出了促进农作物平衡吸收的措施。
2.
Then it presents the method,index and effect of using balanced fertilizing technique and th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通过对全市果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摸清了全市果园主要养分含量水平,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及原因,提出了丘陵山区果园平衡施肥的方法、指标、效果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3.
The results of many trials indicated that carrying out balanced fertilizing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多项试验结果显示,在土壤养分系统分析基础上进行平衡施肥,可实现作物增产13。
6)  fertilizer equilibrium
衡施肥
补充资料:《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动态一般均衡分析】帕廷金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货币数量增长的动态效应。货币数量的增长对于均衡价格和均衡利率究竟具有何种影响,一直是新古典货币理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重要分歧点。帕廷金关于货币数量增长的动态的考察试图通过实际余额效应的分析,重新肯定货币数量说的传统结论。他假定,政府增发的新货币是一次性的,它通过两条途径进人经济体系:(l)政府直接把印发的新货币投放商品市场以增加政府的购买力;(2)通过银行系统把新货币注人经济体系。 帕廷金认为,当第一种情况出现时,在商品市场上将有两种力量对商品需求产生上涨的压力:第一,总需求中的政府需求将增长;第二,由于总实际余额的增长,在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下,投资和消费需求也将增长。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使总需求曲线偏离原有的均衡位置,导致通货膨胀缺口的出现。但是他认为,商品市场通货膨胀缺口的存在将会引起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商品市场出现超额需求时,价格将开始上涨;从而在负的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下,减缓商品超额需求的压力。当价格的上涨比例小于货币数量增长的比例时,实际余额将继续大于货币量增长以前的水平,从而通货膨胀缺口继续存在;反之,将会导致衰退缺口。而只有在价格与货币作同比例上涨,即“经济中的实际财富恢复到原有的水平时”,商品市场才会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在帕廷金看来,新货币注人商品市场,也会引起债券市场的波动,由于实际余额的增长,债券的供求曲线都会向上偏移,从而使利率下降,并引起所有市场的进一步调整;刺激投资品的需求增长,加剧价格上涨,引起利率回升。“当价格的上涨完全吸收了增长的货币数量时”,利率重新回到原有的均衡水平。当新增的货币量通过第二条途径注人经济体系时,虽然银行本身不作为买者或卖者出现在商品市场上,但新货币的注人使银行存款增加,从而导致债券需求增长,利率下降。因此,会产生和第一种情况类似的动态调整过程。 帕廷金的结论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都将引起“均衡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涨”,“但使均衡利率的水平保持不变”。换言之,由于货币量的增长不影响经济体系的“实际状态”,货币数量增长的效应是“中性的”。但是,他强调,利率的不变性是作为动态过程的结果来看的。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利率不仅是可变的,而且这种变动构成了动态调整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帕廷金关于货币数量增长效应的分析,可以看成是一种重新表述的“动态”货币数量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