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洲际引种
1)  intercontinental breed introduction
洲际引种
2)  Inter-Continental
洲际
3)  North American; widely naturalized in Europe.
生长于北美;广泛引种于欧洲。
4)  Intercontinental missile
洲际导弹
1.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lasma around missile and high-frequency scattering, a kind of way and thinking of calculating the intercontinental missile radar with sectional scattering by stage has been put forward.
针对超声速飞行的导弹周围不可避免地出现等离子体层以及导弹具有高频散射特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洲际导弹RCS弹道分段计算的思想和方法,给出了洲际导弹RCS在各个弹道阶段的表达式,可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在弹道导弹的防御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5)  inter-continent corridor
洲际通道
6)  Cai Jizhou (1952 ~)
蔡际洲
补充资料:白杨-m洲际导弹
白杨-m洲际导弹
白杨-m洲际导弹

“白杨-m”导弹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后期,它是“白杨”-m(ss-25)导弹的改进型。1994年12月20日,“白杨”-m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原计划进行7次试射,实际上只进行了4次。1997年7月8日,在普列谢茨夫靶场“白杨”-m导弹进行了第4次发射试验,也是定型前的最后一次发射。

“白杨-m”导弹系统是俄罗斯导弹制造业历史上第一种自己研制和生产的导弹系统。该导弹的主要设计者、莫斯科热力学国家研究所所长兼总设计师尤里*索洛莫夫诺夫认为,这是俄罗斯固体燃料弹道导弹进一步改进过程中的重大一步,“白杨-m”导弹可以认为是俄军工企业的新生儿。

设计者们认为,在“白杨-m”导弹系统研制、试验过程中,以及在其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中有很多“第一”,甚至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如第一次为高防护性的井基和机动陆基发射装置制造了标准化统一的导弹;首次使用了新型试验系统,借助它可检验导弹系统在地面和飞行状态下各系统和组件的工作状态和可靠性,这可大大缩小传统试验规模,减少费用,同时又不降低导弹系统研制和试验的可靠性。

据设计者称,“白杨-m”导弹系统的全部试验都进行得很顺利,此外,在训练场和战备值班中将进行有关的试验工作,全部战术技术性能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俄现已研制出了“白杨-m”的机动型,它安装在8轴牵引车上,现正在普列谢茨克的国家航天试验中心进行相应的试验。

“白杨”-m导弹系统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所拥有的战术技术性能优势。该导弹为单弹头式洲际战略弹道导弹,采用多种制导方式,是一种3级固体燃料导弹,即可机动发射,也可固定发射。该导弹长(带战斗部时)22.7米,直径1.95米,导弹发射重量47.2吨,投掷重1200千克,飞行距离超过10000米,核装药的准确当量虽未公布,但根据某些信息可以确定,弹头爆炸当量约为55万吨,同时命中精度也有较大的提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