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小白腰雨燕
1)  A pus a ffinis sub furcatus
小白腰雨燕
2)  Apus pacificu kanoi
白腰雨燕
1.
Furthermore, the nest locations and breeding behavior of Apus pacificu kanoi and 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which nested at local crag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2006年12月至2008年11月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并观察研究在主要景点岩壁上混合营巢的两种鸟类: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 kanoi)和烟腹毛脚燕(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的巢区分布和繁殖行为,结果如下:1。
3)  Apus affinis
凶腰雨燕
4)  Sterna aleutica
白腰燕鸥
5)  Oceanodrona Leucorhoa Vieillot
白腰叉尾海燕
6)  Hirundapus caudacutus
白喉针尾雨燕
补充资料:小白腰雨燕
物种名称:小白腰雨燕 
图片作者:Karen Phillipps. 00351 281 325590 
物种特征: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偏黑色雨燕。喉及腰白色,尾为凹型非叉型。与体型较大的白腰雨燕区别在于色彩较深,喉及腰更白,尾部几乎为平切。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褐。 叫声:非常响。飞行时发出响亮而高亢的快速重复颤音der-der-der-dit-derdiddiddoo,尤其是在傍晚夜宿前。 分布范围:非洲、中东、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日本、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及季节性候鸟,上至海拔1500米。亚种nipalensis繁殖于中国南部的大部地区及海南岛;亚种kuntzi为台湾留鸟。 习性:成大群活动,在开阔地的上空捕食,飞行平稳。营巢于屋檐下、悬崖或洞穴口。 注:东亚的亚种有时作为独立种A. nipalensis (参见Chantler & Driessens,1995;Viney et al., 1994)。中国所有标本过去均为南方亚种subfurcatus (见郑作新, 1994)。  
作者: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