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拉曼红移
1)  raman redshift
拉曼红移
2)  Raman spectra
拉曼位移
1.
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aman spectral character of liquid 2-methylpentane by an experiment at the pressure of 0-1.
实验结果表明,2-甲基戊烷的拉曼位移在2800~3000cm-1范围内的CH3和CH2的伸缩振动谱峰随着压力的增大均连续向高波数位移,其拉曼位移与压力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νas(CH3)=0。
2.
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s Raman spectral characters of liquid glycerin by the experiment at the pressure of 0-1.
实验结果表明,丙三醇的拉曼位移在2 800~3 000 cm-1范围内的CH和CH2的伸缩振动谱峰随着压力的增大均连续向高波数位移,其拉曼位移与压力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ν(CH)=0。
3)  Raman shift
拉曼位移
1.
So the spectral profile of stretching vibrational modes of CH_3 and CH_2 gradually changes and the Raman shift moves to higher frequency with increasi.
由于压力效应大于温度效应,随温度压力的增大CH3,CH2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的拉曼位移均向高频方向移动,说明C—H键键能在增大。
2.
So the spectral profile of stretching vibrational modes of C—H gradually changes and the Raman shift moves to higher frequenc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dicating.
由于压力效应大于温度效应,随温度压力的增大,νCH区伸缩振动的拉曼位移向高频方向移动,说明C—H键键能在增大;而O—H伸缩振动峰的相对面积随温度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对C—H键而言,O—H键总强度是增加的,由此推测在地质条件下,压力可能阻碍或延长了干酪根的降解生烃过程。
3.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pectral profile of stretching vibrational modes of CH and OH gradually changes and Raman shift moves to higher and lower frequency respectively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nergy of C—H bonding increases with press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hydrogen bonding on O—H function group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pressure.
其中νCH区伸缩振动随压力增大 ,拉曼位移向高频方向移动 ,说明C—H键键能在增大 ;而νOH区伸缩振动随压力增大 ,拉曼位移则向低频方向移动 ,表明氢键对O—H基团的影响大于压力效应。
4)  Raman shift
拉曼频移
1.
By numerical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other vibrational Raman shifts and .
通过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 ,证明除了H2 的振动拉曼频移量 4 15 4 6cm- 1 外 ,还有多个振动及转动拉曼频移量共同参与作用 ,从而产生了从紫外到红外众多波长的受激拉曼散射光 。
2.
The relative Raman shift △ω dependant stress σ of single -Si and poly - Si was derived, through which the systematic formulas of stress can be obtained.
讨论了利用拉曼光谱来定量分析由单晶硅和多晶硅材料构成的微机械结构应力测试方法,说明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单晶硅应力σ与相对拉曼频移△ω及多晶硅应力τ与相对拉曼频移△ω的关系,使基于硅体系的拉曼应力测试公式体系化。
5)  raman self-frequency shift
拉曼自频移
1.
In this paper, optical-quantization in ail-optical analogy-to-digital converter (ADC) has been achieved based on the Raman self-frequency shift in a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CF) by numerically solving the generalized nonlinear Schrodiger (GNLS) equation, where the split-step Fourier method (STFM) is used.
采用分步傅里叶方法对广义薛定谔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光子晶体光纤(PCF)中拉曼自频移用于全光模数转换器(ADC)中的光量化过程。
6)  Raman and IR spectra
拉曼与红外光谱
补充资料:塔拉曼卡山脉-拉阿米斯泰德保护区

英文名称:talamanca range-la amistad reserves

国家: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

所属洲:北美洲

编号:746747-001

相关联接:[[1]]

1983年哥斯达黎加塔拉曼卡山脉及拉阿米斯塔德保护区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0年扩展范围到巴拿马。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独特的塔拉曼卡山脉-拉阿米斯泰德保护区位于美洲中部,第四纪冰川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北美和南美的动植物在这里杂居,杂植,热带雨林覆盖了保护区大部分面积。四个不同的印第安部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从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的密切合作中获利。

简介:

联结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的塔拉曼卡-科迪勒拉并行山脉是一方宝地,方圆80多万公顷,内有一系列的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拉阿米斯塔德国家公园位于哥斯达黎加南部的卡塔戈省和巴拿马北部的奇里基省、博卡斯德尔托罗省交界处。总面积5654平方千米,是美洲最大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早在1.2万年前,这片热带雨林中就已经有人类生活。现在大约还有1万名印第安人生活在保护区内,过着原始的生活。

这里地形复杂,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哥斯达黎加的12个生物区中,在这里有8个。这里还有中美洲罕见的冰川湖、高山湿地。茂密的热带雨林气候高温而潮湿,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羊齿、苔藓、兰科植物和芋类。这里还生活着中美洲全部种类的猫科动物以及南美洲的动物大食蚁兽。还有吼猴、红蜘蛛猴、浣熊和松鼠以及50种以上的蜂鸟。野毒蛙科的蛙类,外表极为美丽,但它们美丽的表皮能分泌出一种毒素,遇到敌害时用以保护自己(见附图)。

塔拉曼卡-科迪勒拉山脉的顶峰在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之间,海拔几近4000米。按照布里布里和卡贝卡尔印第安人的一则古老传说,山脉形成的那片庞大台地,就是西布神决定建造家园并播下将来能繁衍生息人类的玉米种子的地方。

按照这一传说,创世就发生在苏拉温的拉里河源头,西布神曾在那儿组织过盛大的庆祝活动,把大量可可豆散发给曾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庆祝活动结束时,他把小伊里略即大地神带上前来,以便她能把她那肥沃多产的婚纱长裙铺满岩石,世界由之开始变绿。然后,西布神在要求他的小鸟当晚为他歌唱之后沉入了梦乡。

另一方面,科学则告诉我们,这一座山脉崛起在大约3000万年之前,地壳构造运动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巨大压力造成了上新世期间的地层上升,这种上升最终填平了当时曾把南北美洲分隔开来的大洋盆地,而且在大约700万年前就已呈现出目前的形状。

就这样,一小窄条陆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宽度仅为150多公里)产生了,并在两块生物特性不同的大陆之间形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桥”。当地特有之物种丰富多样,可以归因于来自两个不同地域的动植物群的这种遗传趋同。

其他因素则包括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多样性。大西洋和太平洋近在咫尺,缓解了热带气候的酷暑难熬。但海拔高度的变化(从海平面到科迪勒拉山脉最高峰3820米的奇里波山)意味着气候表现出巨大的温差(从最高的25℃到最低的-9℃)。

由于这些气候特点以及土壤的肥沃富饶,该地区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地形地貌,构成了许多不同的生态环境。

在热带一级可以发现的极为潮湿的雨林中,有种种复杂多样的植物群,其中包括一棵棵茂密的大树,树上爬满了那种可以长得像人体那般粗壮的藤本植物。动物群也同样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包括各种蛇、鹿、猫科动物、吸血蝠及其他蝙蝠、僧帽猴和吼猴、树蛙、树獭和食蚁兽。这里还有名目极为繁多的鸟类和蝶类,它们的色彩使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环境变得甚至比威弗雷多·拉姆或杜阿尼埃·卢梭所想象的丛林还要绚丽多彩。

在3000米以上的地方,森林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被称为“paromo”(高山草甸)的潮湿而不宜于人类居住的地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