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数字化中国舞蹈
1)  digital Chinese dance
数字化中国舞蹈
2)  digital dance
数字舞蹈
1.
The digital dance is a p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rived from video dance.
数字舞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从视频舞蹈脱胎而来。
3)  Chinese dance
中国舞蹈
1.
So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jazz dance cultur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Chinese danc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point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convergence, so as to Chinese dance cultur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ocal culture, while taking the road of diversity.
本文从文化全球化及文化趋同的角度,通过对爵士舞文化特征的分析,探索我国舞蹈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从而得出中国舞蹈文化建设应在保持优良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走多样化发展道路的结论。
4)  Chinese history of dancing
中国舞蹈史
5)  Dissertate the Digitization of Dance
浅谈舞蹈的数字化
6)  China national minority dancing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
补充资料:中国舞蹈
中国舞蹈

    
中国的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艺术积累  。从甘肃天水大地湾的地画和青海上孙家寨的舞蹈纹彩陶盆的形象看,至少在5000年前中国已出现舞蹈。舞蹈在原始时代是文化的基本形态,举凡狩猎、战争和性爱、生殖的有关祭祀或祈祷活动,都是通过舞蹈来进行的。原始岩画保留着不少狩猎和隐喻生殖与人口繁衍的舞蹈形象。周代舞蹈是中华乐舞文化的第一个高峰。特别是西周统治阶级对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流传的历代乐舞的整理和规范,可称人类文化史上的空前壮举。周公旦在制礼作乐的统盘设计中,除了组织力量创作了纪念他的父兄创建周朝灭纣的大业的辉煌乐舞《大武》之外,还把传说中的《云门》(纪念黄帝)、《大章》(纪念尧帝)、《大韶》(纪念舜帝)、《大夏》(纪念禹帝)  、《大濩》(纪念商汤)乐舞整理出来  ,与《大武》并称六代舞,成为周代雅乐舞文化的主要内容。表演这6个宗庙祭祀乐舞,皆由王室和贵族子弟担任演员。这也是他们学习礼仪,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和武艺的重要课程。六代舞前4个为文舞,后2个《大濩》和《大武》为武舞。周公以征服者的姿态,把各族的乐舞征集来,根据自己的意图加以改编使用,强调其理性精神和政教功能,借以宣扬周朝天子是“德配圣王”的正统,并且作为权威的一种象征。这种以文舞颂德、武舞象功的传统,数千年来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周代由于极为重视礼乐,掌管礼乐的机构相当庞大,这在人类文化史上是空前的。据《周礼·春官》所载,周王的乐舞机构中,自大司乐以下,共有奏乐、歌咏和舞蹈及其他工作人员1500人,数字可能有些夸大,但从王室及贵族子弟从13岁开始学习小舞,15岁开始学习象舞,20岁以后学习六代舞的记载看,也有可信之处。小舞又称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族舞》、《干舞》和《人舞》。《象舞》和《万舞》、《傩舞》等都是当时的重要舞蹈。周代的乐教思想在先秦儒家著述中得到了系统的发展,形成身心一元论的明确的乐舞美学思想。两汉舞蹈百技纷呈,是俗乐舞文化的高峰。盛大的角抵百戏演出中,包括不少舞蹈节目,如《巴渝舞》、《盘鼓舞》等。《盘鼓舞》又称《七盘舞》,是汉代宫廷和民间都极喜欢的俗舞,技艺极高,舞人在鼓或盘上,踏节应乐而舞,在汉画像砖上保留不少形象。汉代的长袖舞和巾舞也极发达,以柔软、回旋、飘逸多变的巾绸、长袖的抛曳、飘飞、舞动、环绕,扩大而体现宇宙的空旷、无垠,使人产生广漠感和宇宙感。长袖、细腰的舞人形象,在汉画像中有许多遗存。汉人崔駰在《七依》写道:“表飞之长袖,舞细腰以抑扬”,可见当时舞蹈的审美把长袖、细腰相提并论,长袖的延伸则产生了流传至今的绸舞。汉代还提倡即兴歌舞和宴饮中的对舞,有女子长袖对舞,也有男女长袖对舞和男子博袖长袍对舞。史书中多有记载的汉代兴盛、至唐仍有保存的以舞相属就是宴饮中对舞的一种。汉代宫廷女乐和富豪贵家中的舞姬都有极高的表演艺术,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善为楚舞,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和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技艺都高超,留下不少艺坊佳话。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民族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舞蹈文明在这个时期显示了其艺术的自觉,为隋唐乐舞文化的新高峰奠定了基础。唐代是中国文明蓬勃发展时期,唐代舞蹈文化灿烂辉煌,达到了巅峰时代。唐代继承隋代的设置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宫廷各种乐舞机构,如教坊、梨园、太常寺,集中了大批各民族的民间艺人,使唐代舞蹈成为吸收异域优秀文化和传播东方文明精华的博大载体。
   
   

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唐代舞蹈的普及首先表现在自舞成风上。能歌善舞成为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引以自豪的文化修养,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排演声势烜赫的《破阵乐》,成为这位开国之君文治武功中的一项,至今在日本宫内乐舞中保留遗韵。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一位善作曲、能伴舞、多才多艺的风雅皇帝。唐代是燕乐舞文化的高峰,有名可考的表演性名舞达百余个,为古代之最。《剑器》、《霓裳羽衣》、《兰陵王》等千古名舞,更成为人类艺术的明珠。唐代盛行踏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江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就是对其生动的描绘。宋元以后,民族民间舞蹈兴盛,许多前朝有名的古典舞蹈消失,代之是新兴的戏曲中的舞蹈。戏曲舞蹈在明清时代渐趋成熟,成为戏曲四大表演手段中做、打两项的基本内容。其丰富的特技表现手段,如翎子功、翅子功、甩发功、毯子功和纷繁多姿的战器舞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作为独立的剧场艺术的舞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才完善成熟起来。从延安秧歌运动开始兴起的民间舞蹈获得发展;从舞剧《宝莲灯》创作开始经提炼的古典舞语汇融入了戏曲舞蹈;《丝路花雨》开创了敦煌舞体系,使中国舞蹈空前繁盛。国敦煌榆林窟元代乐舞壁画(复制)家舞蹈科研机构和高等舞蹈教育机构以及众多专业表演团体的设立,更使中国的舞蹈文化有鲜明的特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敦煌榆林窟元代乐舞壁画(复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