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佛教经录
1)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Catalogue
佛教经录
2)  lost catalogues of Buddhist scriptures
亡佚佛教经录
3)  catalogue of Buddhist Scriptures
佛经目录
1.
It points out that LIANG S paper is not only a summary of the catalogue of Buddhist Scriptures but has also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bibliography.
指出该文既是对佛经目录的总结 ,又为近代目录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是一篇十分重要的目录学著
4)  The Buddhist Classic Works
佛教经典
5)  Annotated Books on the Buddhist Sutras
佛教经疏
6)  the sacred scripture of the Buddhists
佛教经文
补充资料:中国佛教经录
中国佛教经录

    中国佛教经籍目录。又称众经目录、一切经目录、藏经目录、经录 。佛教传来中国后,即有译经事。千余年来,汉译经、律、论达数千余卷,为辨明真伪、考核异同、译出的时间地点、综理存佚,西晋以后便有经录制作。
   隋代开皇十七年(597)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载古来有24家经录,如《汉时佛经目录》、《竺法护录》等;另有南朝以来六家经录,如宋《众经别录》、梁《宝唱录》、北齐《法上录》、隋《法经录》等。《法经录》亦称《大隋众经目录》,采用经、律、论再分大小乘的六录,并且对经文的一译、异译、失译及疑惑伪妄加以辨明,采以往经录之长。《历代三宝记》虽取材庞杂,但资料丰富,其中帝年、代录、入藏目录、总录等体例对后世的经录颇具影响。但此书取材不够严谨,驳杂不纯。
   唐代佛教经录撰写已进入成熟阶段。麟德元年(664)道宣所撰《大唐内典录》10卷,分10类列出译经的时间、存佚、入藏目录等,综合了《 法经录》及《三宝记》的优点。最有影响的是开元十八年(730)智踦所撰《开元释教录》20卷。此中分总录与别录两部。总录以译人为主,列东汉以来19朝译经概况;又依译人年代先后,详载所译经典、译人小传和失译等情况;还载古经录31家及当时存有目录10家。别录以经籍为主,分七类考订存佚经的广略真伪。最后为入藏录,分大、小乘经律论与贤圣集传3类。别录分类精确,考订详实,多所创例,故成为后世经录的范本。北宋以后大藏经雕版皆循此录。
   现存隋唐以来经录尚有唐彦琮撰《众经目录》(即《仁寿录》)、道宣《续大唐内典录》、静泰《一切经论目》、明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智踦《续古今译经图记》、圆照《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恒安《续贞元释教录》。宋元明清以来,经录又有发展,出现了大藏经刻本目录及指导阅藏的解题目录。藏传佛教方面,随藏文大藏经刊刻,元代产生汉藏经录对勘目录;清代满文大藏经译出后,又有汉译满文以至藏文大藏目录。北宋经录有《大中祥符法宝录》、《天圣释教录》、《景佑新修法宝录》;并有惟白撰《大藏纲目指要录》。元代有《至元法宝勘同录》;明代有寂晓撰《大明释教汇目义门》(又名《法藏指南》),更为合理且便于查检的是智旭的《阅藏知津》总目4卷 ,本文44卷。清代有《如来大藏经总目录》和《御制大藏经目录》各一卷,分别为藏文和满文甘珠尔目录之汉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