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最长次长匹配
1)  maximum and second-maximum matching
最长次长匹配
1.
The 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 is transformed into a best segmentation path selecting problem in a directed graph based on the maximum and second-maximum matching method.
基于最长次长匹配的方法建立汉语切分路径有向图,将汉语自动分词转换为在有向图中选择正确的切分路径,其中有向图中的节点代价对应单词频度,而边代价对应所连接的两个单词的接续频度;运用改进后Dijkstra最小代价路径算法,求出有向图中路径代价最小的切分路径作为切分结果。
2)  Maximum matching and second-maximum matching method
最长次长匹配法
3)  Longest prefix match
最长匹配
4)  longest prefix match
最长前缀匹配
5)  Longest prefix match algorithm
最长匹配算法
6)  Longest prefix matching
最长前缀匹配
补充资料: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
Changsha, Second Battle of

Di一er Ci Changsha Huizhan第二次长沙会战(changsha,seC。ndBattle of) 1941年9一10月,中国军队第二次抗击侵华日军进攻长沙的作战。 日军为解除中国第九战区对武汉地区的威胁,企图在泪罗江以南长沙以北地区消灭第九战区主力。1941年9月,第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欲指挥4个师、4个支队、2个飞行团及海军一部,共H,5万人,分两路向长沙发动进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1个挺进军、2个飞行大队,共30余万人,利用有利地形与既设阵地,逐次抗击,企图诱敌于泪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予以歼灭。 9月7日,集结于岳阳西南的日军第6师一部,为掩护新墙河方向主力展开,向大云山地区攻击,遭守军顽强抗击,受挫。后增调第40师、荒木支队(相当于旅)支援,激战至17日,大云山得而复失,退回西塘。17日夜,日军第3、第4师和第6师主力、早渊支队(相当于旅)在新墙河北岸全线展开。18日拂晓,在炮火掩护};,强渡新墙河,从荣家湾、新墙、憧溪街等处突破南岸守军阵地。守军第4、第20、第58军与日军激战后,以少数兵力迟滞日军,主力转移至双石洞、洪源洞一带侧翼阵地待机。同时,日海军陆战队和平野支队(相当于营)乘军舰10余艘、汽艇200余艘,由岳阳经洞庭湖向青山、芦林潭等处进攻,从右翼威胁长沙。19日,江藤支队(相当于营)留守新墙河南岸,抵抗侧翼守军。日军主力速向泪罗江挺进。是时,第九战区令第99、第37军于泪罗江南岸阻止日军;令第26、第10、第74军分别向瓮江、捞刀河、浏阳方向急进,谁备从右冀包围日军。此电文被日军破译。21日,日军强渡泊罗江后,改正面突破为侧翼包围,向东迁回,包抄中国军队。23日,日军第3、第4、第6、第40师分别于语口、瓮江地区围攻第37、第26军;26日,又于春华山、永安市地区攻击第74军,中国军队损失严重。日军继向长沙、浏阳河方向进攻。28日,早渊支队攻人长沙。29日,日军第3师一部抵株洲。为策应长沙作战,中国第三、第五、第六战区23日起分别对各自当而日军发动进攻,有力地牵制了日军行动。第九战区的鄂南、赣北部队也向当面日军实行袭扰。29日,第九战区预备队和增援部队第72、第79、暂编第2军等6个军进人长沙外围,在敌后的第4、第20、第58军亦尾敌南下。日军陷于南北夹击境地。加之后方运输线遭到中国军民破坏,补给困难,10月1日下令北撤。第九战区部队全线反击,跟踪追击与超越追击,给日军以杀伤。9日,日军越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程玉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