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格码调制
1)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格码调制
1.
A design for Turbo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systems is proposed with nearly half of the encoding delay caused by the conventional scheme.
这种迭代译码算法是标准格码调制译码算法的一种自然推广 ,同时也类似于二元Turbo码在BPSK调制下的逐比特译码算法 。
2)  trellis-coded modulation
格形码调制
1.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MIMO trellis-coded modulation in Rayleigh-fading channels;
瑞利衰落信道下多天线系统格形码调制性能分析
3)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网格编码调制
1.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technique and DSP implementation;
基于网格编码调制(TCM)技术的水声通信系统及DSP实现
2.
The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Turbo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urbo码网格编码调制的研究与实现
3.
Put forward the theory that the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applied satellite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discussed the set segmentation principle and the viterbi decoding technology, gave DSP generation of the viterbi decoding with TMS320C54X,and gave a computer simul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CM over AWGN channels.
提出了把网格编码调制 (TCM)应用于卫星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思想 ,讨论了TCM集分割原理、维特比译码技术 ,给出了用TMS32 0C5 4X进行维特比译码的DSP实现 ,并对TCM系统在AWGN信道中的性能进行了仿真。
4)  TCM
网格编码调制
1.
The Implemention of TCM Based on FPGA;
网格编码调制技术的FPGA实现
2.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TCM)is introduced into APPM in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find its improvement of the BER performance of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将网格编码调制(TCM)引入到光脉冲幅度位置调制(APPM)中,通过分析及对2×4-TCMAPPM,4PPM和2×8-TCMAPPM,8PPM分别进行MATLAB仿真,得到:在保持带宽不变的前提下,2×4-TCMAPPM与4PPM信息速率相同,但前者误码性能优于后者,且最大达到14。
3.
This article designs and simulates a kind of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TCM) system,in which the convolutional code is combined with Overlapping Pulse-Position Modulation(8OPPM).
文章作者设计并仿真了一种卷积码与8OPPM(重叠脉冲位置调制)相结合的TCM(网格编码调制)系统。
5)  M-TCM
多格形编码调制
6)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TCM)
网格编码调制TCM
补充资料:脉码调制
      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将其样值量化、编码而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属于信源编码技术。
  
  脉码调制是A.里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60年代它开始应用于市内电话网以扩充容量,使已有音频电缆的大部分芯线的传输容量扩大24~48倍。到70年代中、末期,各国相继把脉码调制成功地应用于同轴电缆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中、大容量传输系统。80年代初,脉码调制已用于市话中继传输和大容量干线传输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并在用户话机中采用。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的发展,高质量宽带脉码调制技术进展很快。在器件方面已有大量单片集成电路产品出售,用一块集成片就可实现编码译码。
  
  标准  关于脉码调制的标准,各国都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建议(G711、G712和G732)。电话信号的比特率为64千比特/秒,它是标准话路接口比特率。关于量化特性,采用折线近似对数压扩非线性量化,分A律和μ律两种。中国和欧洲采用A律,日本和北美采用μ律。
  
  复用  多路的脉码调制信号采用时分复用(TDM)。例如,在30路脉码调制电话基群中,将125微秒的采样周期划分32个时隙,其中两个时隙分别用作帧同步和信令信号传输,每路电话编码信号占用1个时隙。这样,基群比特率为2.048兆比特/秒(即32×64千比特/秒)。
  
  更高等级的群路复用采用码速调整技术。当进行复用的各支路信号为独立时钟信号时,各支路的比特率都不绝对相等,这就无法用上述时隙分配方法实现群路复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采用三种码速调整方法:正码速调整、正-负码速调整和正-零-负码速调整。正码速调整应用较多,其原理是分配给支路用以传输信息的比特率大于支路最大可能值,取其中一部分作为弹性码位,根据时钟之间频率漂动来安排是传支路信息,还是作为空位,在接收端依控制指令辨别这个弹性码位的性质。另两种码速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兼容上述准同步复用和同步复用两种情况,这主要是在帧结构中存在标准的支路比特率。
  
  脉码调制的群路复用等级在国际上有两个系列(见表)是通用的。
  
  
  传输码型  脉码调制群路信号传输码型的选择与传输介质有关。三次群以下信号在电缆中传输常用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 3 码)和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四次群传输常用传号反转编码(CMI码)。
  
  参考书目
   N.S.Jayant-Peter Noll,Digital Coding of Waveforms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