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逸周书·官人》
1)  Yizhoushu·guanren
《逸周书·官人》
1.
There are some wrong words and many missing characters in Yizhoushu·guanren.
以唐朝人赵蕤所著《长短经》引用的《逸周书·官人》的文句,删补改乙今本《逸周书》的数十处衍夺讹倒及脱简错简。
2)  Yizhoushu
逸周书
1.
The Variant Titles of Yizhoushu and their Editting;
《逸周书》的异名与编辑
2.
An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Models in Yizhoushu;
《逸周书》叙事模式分析
3.
A Restudy of the Compilation of Yizhoushu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of Wenzhuan;
从《文传》的集成性质再论《逸周书》的编辑
3)  Yizhoushu
《逸周书》
1.
A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t works about Yizhoushu;
《逸周书》研究著作述论
2.
Emendation and Complementary Annotation to Words of Yizhoushu
《逸周书》词语校正补释
4)  A Series of Textual Researches on Yizhoushu
《逸周书》丛考
5)  Reading Notes on Yizhoushu(《逸周书》)
读《逸周书》笔记
6)  ancient works no longer extant
逸书
补充资料:逸周书

先秦史籍。本名《周书》﹐隋唐以後亦称《汲冢周书》。今本全书十卷﹐正文七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无文﹐四十二篇有晋五经博士孔晁註。各篇篇名均赘“解”字。又序一篇﹐各本或在卷端﹐或附捲尾。序与《尚书》序相类﹐分言各篇之所由作。正文基本上按所记事之时代早晚编次﹐歷记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及景王时事。

书之来歷﹐汉刘向﹑《隋书‧经籍志》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馀篇。今人多不信从﹐而以为是战国人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如《时训》以雨水为正月中气﹐惊蛰为二月节气﹐与汉以前历法相左。该书在汉代已散佚不全。刘向校书﹐即谓存者四十五篇。今传六十篇本﹐盖又经後人改编。有人认为今本盖後人合旧本与晋太康间汲冢所出之周书而成﹐故有“汲冢周书”之名。但多数人认为称今本《周书》为《汲冢周书》﹐是一种误解。

《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体例不尽一致﹐性质亦有不同。如前三篇《度训》﹑《命训》﹑《常训》﹐皆以王者师的口吻﹐讲为政牧民之道﹔第五篇《籴匡》和第十一篇《大匡》﹐讲救助灾荒的措施与制度﹐第六篇至第十篇《武称》﹑《允文》﹑《大武》﹑《大明武》﹑《小明武》及等三十二篇《武顺》﹑第三十三篇《武穆》和第六十八篇《武纪》﹐均类兵家言﹔而自第十一篇以下﹐各篇又多以“维(王)某祀(或某月)”的形式开头﹐记事或言。第三十至第五十篇﹐主要记伐商前後事。如《酆谋》记伐商前的准备﹐《和寤》记伐商途中事﹐《克殷》记克殷的经过及善後﹐《世俘》主要记伐殷战果﹐《商誓》主要记武王训告商旧臣诸侯之辞﹐《度邑》记周公规拟伊洛而定“天室”之事﹐《作雒》记营建成周之缘起及成周之制。第五十一篇《月令》是有关天文历法的文字。第五十二篇《时训》记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时之物候。第五十四篇《謚法》言给謚的法则。第五十八篇《官人》与《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文同而人异(《大戴礼》为文王与太公望﹐此为文王与周公旦)。第五十九篇《王会》﹐记成周之会的盛况及各方贡献。第六十篇《史记》﹐记歷史上诸王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第六十二篇《职方》﹐即《周礼‧夏官‧职方氏》文。第六十三篇《芮良夫》﹐记芮良夫训诫厉王之辞。第六十四篇《太子晋》﹐记周景王太子晋行事。第六十七篇《周祝》﹐则又为韵语﹐纯系说教。

今存五十九篇中﹐属於或基本属於西周作品者大概有﹕《世俘》﹑《商誓》﹑《皇门》﹑《祭公》﹑《芮良夫》等篇。这些篇记事当较可靠﹐此外﹐《度邑》所记之事在周初铜器何尊亦有反映﹐《克段》所记﹐朱右曾以为“非亲见者不能”﹐也当有较可靠的根据﹐此二篇皆为《史记‧周本纪》所採用。即使时代较晚各篇﹐也有研究价值﹐如《度训》等篇对於研究孟子﹑荀子等人的思想渊源﹐《程典》等篇对於研究古代伦理思想﹐类兵家言的几篇对研究先秦兵家﹐《王会》对於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分布及民族关系﹐均有特殊意义。

由於《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其书迄清代一直不甚为人所重﹐故乏精校﹐版本文字脱误严重。今传世本有十馀种﹐以元至正十四年(1354)嘉兴路学宫刊本为最古﹐但不易得。《四部丛刊初编》所收为明嘉靖间四明章檗刊本。清乾隆间卢文弨合众本校刊﹐是为抱经堂本﹐世推“最善”。清人著者数家﹐以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流传最广﹐然其註较简﹐且说多本丁宗洛《逸周书管笺》。另有潘振《周书解义》﹑陈逢衡《周书补註》﹑唐大沛《逸周书分编句释》﹐及王念孙《读逸周书杂志》﹑俞樾《周书平议》﹑孙诒让《周书补》﹑刘师培《周书补正》和陈汉章《周书後案》﹐均可参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