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缓冲占有量
1)  buffer occupancy
缓冲占有量
1.
Based on the traffic model of a single node and on the system stability criter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PD controller can regulate the source rate on the basis of the knowledge of buffer occupancy of the destination node in such .
在单个节点的交通流的模型基础上 ,运用控制理论中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讨论如何利用信终端节点缓冲占有量的比例加微分的反馈形式来调节信源节点的能控交通流的输入速率 ,从而使被控网络节点的缓冲占有量趋于稳定 。
2.
Based on the traffic model of a single node and on system stability criterion,it is shown that the PI controller can regulate the source rate on the basis of the knowledge of buffer occupancy of the destination node in such .
在单个节点的交通流的模型基础上 ,运用控制理论中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讨论如何利用信终端节点缓冲占有量的比例加积分的反馈形式来调节信源节点的能控交通流的输入速率 ,从而使被控网络节点的缓冲占有量趋于稳定 ;同时使被控网络节点的稳定队列长度逼近指定的门限值 。
2)  buffer pure occupy control
缓冲器纯占有控制
3)  finite capacity buffer
有限容量缓冲器
4)  limited buffers
有限缓冲
1.
A new queuing model G /G /1(G) /S /FCFS is set up for the support of integrate service in discrete time,and with limited buffers in loop local area network by rebuilt probability space.
通过重构概率空间,建立了一种环形LAN中有限缓冲条件下的离散型综合业务服务排队G/G/1(G)/S/FCFS模型,并利用嵌入马尔可夫链理论和概率母函数,对系统的排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数学分析。
5)  buffer performance
缓冲区占用率
6)  buffering capacity
缓冲容量
1.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the burl's directional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was done on Populus tomentosa,Salix matsudana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and the pH value,buffering capacity of acid and alkaline,curing time of UF of various species of the normal wood and the burl wood were compared.
为了给瘤材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自然生长的、带有树瘤的毛白杨、旱柳、洋槐为试验材料,对各树种的正常材和瘤材的pH值、酸碱缓冲容量、与脲醛树脂胶固化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2.
The effect of mashing regime on wort buffering component and buffering capacity were studied.
研究结果表明,投料温度和蛋白质休止温度对麦汁中可滴定酸、磷酸盐、α-氨基氮及缓冲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实验温度下制得麦汁中缓冲物质含量及缓冲容量均大于对照;通过对A(投料温度)、B(保温时间)、C(蛋白质休止温度)及D(蛋白质休止时间)四因素正交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可滴定酸、磷酸盐含量、α-氨基氮含量、缓冲容量的主次顺序分别为A>D>B=C、C>A>B>D、A>B>C>D、A>D>B>C,可获得最大缓冲容量的工艺为35℃投料下保温30min,53℃下蛋白质休止90min。
3.
The pH and buffering capacity of the dyed wood were determined to compare with that of the plain wood.
分别用酸性染料与活性染料,对大青杨和桦木单板进行直接染色和NaOH溶液预处理后染色,测量2种染色单板的pH值和缓冲容量,并与未染色单板进行对比。
补充资料:人均资源占有量


人均资源占有量
resources per capita

  renlun ziyuan zhanyouliang人均资谏占有,(~es per caPita)人均拥有的资源数量。又称资源人均占有量。是资源总量除以人口总量得到的平均值。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资源丰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1982年,世界人均土地面积为2.79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32公顷,人均森林面积为0.92公顷,人均草原面积为0.68公顷。到了1卯2年,由于人口增加,世界人均土地面积降为2.3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降为0.抖公顷,人均森林面积降为0.70公顷,人均草原面积降为0.61公顷。l卯2年人均土地、耕地、森林和草原面积分别比1982年下降了16%、25%、25%和ro%。其他非再生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等的人均占有量,随着人们不断开发利用和人口增加,也在不断减少。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各种主要自然资源,如土地面积、耕地面积、草原面积和森林面积等资源总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口平均的资源占有量却普遍偏少。中国现有人均土地面积0.7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8公顷,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草原面积0.33公顷,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4%。此外,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居世界第so位,其他各种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一定控制,但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大,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同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还将继续拉大。(朱建华)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