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法汉学研究所
1)  Franco-Chinese Sinology Study Center
中法汉学研究所
1.
Nie Chongqi-The Person Wh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pilations of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Sinological Index Series and Franco-Chinese Sinology Study Center Index Series;
聂崇岐:从哈佛燕京“引得”到中法汉学研究所“通检”的关键人物
2)  Institute of Law
法学研究所
3)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entral Africa
中非科学研究所
4)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of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
1.
Shiing-Shen Chern in th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of Academia Sinica:A Supplement and Rectification of Biography of S.S.Chern by Zhang Dianzhou and Wang Shanping;
陈省身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张奠宙、王善平著《陈省身传》补正
5)  Chinese grammatical study
汉语语法学研究
1.
Therefore syntax should be the base and core in Chinese grammatical study.
句法规律应是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基础与核
6)  Sinology research
汉学研究
补充资料:中法汉学研究所
      法国在中国开设的学术研究机构。1941年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前身为《法文研究月刊》出版委员会。经费主要来自中法庚子赔款余额。由法国驻京使馆聘请汉学家铎尔孟任所长,使馆秘书杜伯秋主管行政。珍珠港事变后,燕京大学停办,该所乃扩大编制,除原有研究员杨瀍(社会学)、曾觉之(法国文学)、傅惜华(俗文学)及法国青年汉学家施来麦、甘茂德外,增聘燕大教授高名凯(语言学)、聂崇歧(历史学)及原燕大引得编纂处职员多人。所址设在东皇城根原中法大学校舍。1945年前,该所设有通检(引得)组、民族研究组、历史考古组、翻译组、《法文研究》组,图书馆,附设法语夜校(由原中法大学教师任教)。抗战胜利后,原燕京、中法大学教职工回校,杜伯秋调回巴黎,工作一度停顿。1947年该所隶属巴黎大学,改名"北平汉学研究所",由巴黎大学中国学院院长戴密微任所长,汉学家韩百诗主管行政,青年汉学家李嘉乐、于儒伯等来华参加工作。经费由法国外交部文化司拨付。1949年后实际上停止工作,1953年正式停办。
  
  该所出版物有:①通检丛刊。出版《论衡》、《吕氏春秋》、《风俗通义》、《春秋繁露》、《淮南子》等十余种通检。②《汉学》学报。 共出三辑(1942、1947、1948)。③展览会目录三种:民间新年神像(1942),18~19世纪之法国汉学(1943),明代版画书籍(1944)。④图书馆馆刊。⑤《法文研究》。自1933~1945年共出三十六期。⑥《艺文萃译》(1945)。在通检编纂、民俗研究及中法学术交流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该所图书馆收藏有中国民俗、方志、笔记、小说、汉代壁画拓片等珍贵书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