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图书馆现代化
1)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Library
中国图书馆现代化
1.
The Value Outlook of the Important “Three Represents” Thoughts and The Value Tendency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Library;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价值观与中国图书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2)  Modern Chinese libraries
中国现代图书馆
3)  Chinese Contemporary Library Science
中国现代图书馆学
1.
Chinese Contemporary Library Science in Early 20th Century and Chinese Western Library Science in Early 21st Century;
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图书馆学与21世纪初的中国西部图书馆学
4)  modern library
现代化图书馆
1.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s,features and relevant technologies of data warehouse,and probes into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library data warehou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library.
阐述了数据仓库的概念、特征及其相关技术,探讨了图书馆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以及数据仓库技术在现代化图书馆中的应用。
2.
Chinese modern library faces five aspects of innovations including the scientificness of the thought,the systematicness of the subject,the rationality of the management,the compoundness of the human resource and multi-quality of the library collection.
我国现代化图书馆面临5个方面的创新,即思维的科学性、学科的系统性、管理的理性化、人力资源的复合性、馆藏资源的多质性。
3.
Through comparing the network resource environment,consciousness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and personnel and level of organization,this paper advances some suggestions on constructing the modern library in China.
通过对中外图书馆的网络资源环境、管理和服务意识、人员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比较,提出了我国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一些建议。
5)  library modernization
图书馆现代化
1.
Only by carrying out library modernization can we establish comprehensive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commanded key sujects of important influences at home and abroad,because library provides documental information for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earning construction.
创办省内一流、重点优势学科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民族大学 ,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和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中提供文献资源信息保障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 ,实现图书馆现代化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6)  modernization of library
图书馆现代化
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modernization of library and human culture,concept of human managemen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sumption of library human culture.
阐述了图书馆现代化与人文化的理念、人本管理理念及实施图书馆人文化的设
补充资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简称《科图法》。1954年开始编写,1957年 4月完成自然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3月完成社会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1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1959年10月出版索引。1970年10月开始修订,1974年2月出版第2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和附表部分;1979年11月出版第 2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分;1982年12月出版第2版的索引。
  
  体系结构  《科图法》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科科学,综合性图书等5大部类,共25大类。其部类、大类及其标记符号如下: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地理科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结构  《科图法》包括主表和附表两部分。主表设有大纲、简表和详表。附表又分为通用附表和专类附表两种。第1版共设有8个通用附表:总类复分表、中国时代排列表、中国地域区分表、中国各民族排列表、国际时代表、世界地域区分表、苏联地域区分表、机关出版品排列表。第2版删去了使用较少的后两种附表。第1版和第2版均编有索引。
  
  标记符号  《科图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为类目的标记符号,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顺序数字,即用00~99标记 5 大部类25 大类及主要类目;第二部分为"小数制",即在00~99两位数字后加一小数点"·",小数点后基本上按小数体系编号,以容纳细分的类目。类号排列时,先排顺序数字,后排小数点后的层累数字,例如:11.1,11.11,11.12,11.13,...,11.2,11.21,11.22,11.23,...,11.29,11.3,...,12,13,...。
  
  特点  ①自然科学类目比较详细。②采用交替、参见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相关类别的图书在目录和藏书组织中既可集中又能分散的问题。③标记符号单纯、简洁,易于排检。④编有相关索引。
  
  应用 《科图法》主要被中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国内其他一些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采用,1979年使用单位达1000多个。其分类号被印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编制的统一编目卡片上(见集中编目)。1986年该分类法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