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交通问路
1)  Asking the Way of Traffic
交通问路
2)  traffic problems
交通问题
1.
Then, the authors make it clear the strategies to be adopted for solving the existing traffic problems in the ancient urban area of Suzhou(AUAS), namely insisting on the goal based strategy; the strategy to develop the public transit system in priority and decreasing the demand on cars fr.
本文应用交通工程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工程学方法 ,分析了用地布局、交通方式结构和道路网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明确了苏州古城交通问题改善的策略 ,即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的策略 ,优先发展公交系统的策略和从用地减少小汽车交通需求的策略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包括古城外围快速环路构筑、内部道路适度改造、外围停车场合理布局等改善古城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 ,对保护古城和交通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2.
Under the situation of establishing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ciety,and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to accomplish Traffic Integration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s,the traffic problems of Wuhan City Center become more and more severe.
目前,在武汉建设"两型社会","大投资、大交通、大产业"全力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实现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的形势下,武汉中心城区交通问题日趋严峻。
3)  traffic problem
交通问题
1.
Study on traffic problems in medium and small sized c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小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2.
On the base of the traffic survey about Guancheng district of Dongguan city,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main bad traffic problem such as the unreasonable road network structure,traffic jam and so on,and proposes the near and the forward solutions,which aims to set up a good mechanism about planation,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在对东莞市莞城区交通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莞城区目前存在交通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拥堵严重等交通问题,并针对目前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近期、远期的解决方案,力求建立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体化的良性机制。
3.
How to understand and solve the bicycle traffic problem has the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the develop- ment of the future traffic.
该文通过对洛阳市交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自行车交通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将来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在我国中小城市交通构造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何认识和解决自行车交通问题对未来交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4)  road traffic
公路交通
1.
Study on GIS technology in road traffic construction;
公路交通GIS技术应用研究
2.
On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road traffic
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浅析
3.
Adaptability between road traffic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SWOT
基于SWOT的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5)  traffic crossing
交通路口
1.
The pollution state of Atmospheric Aerosol and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Hs in Atmospheric Aerosol at the traffic crossing in city were studied.
研究了城市交通路口大气气溶胶污染状况及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
2.
Pollution property of particulates in the air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at the traffic crossing in Beijing were studied.
研究了北京市典型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3.
Pollution property of PAHs in the particulates in the air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at the traffic crossing in Beijing were studied.
研究了北京市典型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6)  railway traffic
铁路交通
1.
Train-track-ground coupling numerical method for railway traffic induced ground vibration;
铁路交通地面振动的列车-轨道-地基耦合数值方法研究
2.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impact assessment on planning, then,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ailway traffic planning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traffic.
本文首先分析了规划环境评价的特点,然后结合铁路交通规划,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分析铁路交通规划层次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3.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s is a hot issue in the railway traffic engineering.
高速列车诱发的环境振动是当今铁路交通领域的热点问题。
补充资料: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前身是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系,成立于我校1958年建校之时,是我校最早建立的5个系之一。1958年,在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主任、我国铁道运输专业的奠基者与创始人之一、著名运输专家林达美教授的带领下,由北京铁道学院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并于当年招收了首届铁道运输专业本科生60人。1988年以后,运输系先后增设了包装工程、工业企业管理、会计学等4个专业,并改名为管理工程系;1995年,学校成立经济系(现经济管理学院),将本系的经济管理类教师和相应学科划归经济系,“管理工程系”更名为“运输管理工程系”,2003年,学校进行二级学院整合,我系正式更名为“交通运输学院”。

四十多年来,交通运输学院经过校内外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具有了相当的办学实力,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四千余人,涌现出了以黑龙江省副省长刘学良、铁道部总经济师黄民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另有厅局级干部20多人、处级干部800多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获得了高级技术职称,还有大量生产一线的科研技术骨干,我院毕业生在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尤其在西部地区铁路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院现有教职工76名、本科生1740多人、各类研究生300余人;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0人、讲师21人;教师中有博士10人、硕士44人。

学院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4个硕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个博士点(与校内两个单位合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1980年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4个学科之一,也是全国铁路高校及科研院所中第一批获得授予权的两个单位之一。

学院历来重视本科教学,1990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教学先进集体”。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编教材、专著13部,其中有2部教材入选国家“九五”和“十五”重点建设教材,7项教改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位教授被聘为教育部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近5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70多篇,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连续三次获校“科研先进集体”,有1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其中参与完成的“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运筹学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获中国运筹学应用二等奖。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的步伐,先后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还聘请了吉林大学杨兆升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mitsuogen(玄光男)教授,清华大学刘宝碇教授,同济大学徐瑞华教授,中国包装检测中心李华主任为本院的兼职教授。2004年6月,学院成功主办了第三届信息和管理科学国际会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