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高校图书馆人员队伍
1)  library staff i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高校图书馆人员队伍
1.
A few remarks on the structure -optimizing of the library staff i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浅议高校图书馆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
2)  librarian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高校图书馆人员
3)  university librarian
高校图书馆馆员
1.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a university librarian should obtain and master a variety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network working condition.
高校图书馆馆员在网络环境下应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 ,文献信息的管理、收集与处理的能力 ,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 ,爱岗敬业精神和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公关能力 ,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4)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ians
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5)  University librarians
高校图书馆员
1.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job-burnout;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状况的成因分析
2.
A New Means o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NetCourse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新手段——网络课堂
3.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ians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its hazards,and explored measures of eliminating the occupational burnout from the angle of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从管理学角度,探讨了缓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和措施。
6)  university librarian
高校图书馆员
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and the competencies that are badly in need of improving, and probes into how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建设方面的现状以及亟需提升的素质能力,并就如何加强馆员素质建设作了一些探讨。
2.
Based on the featur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the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and the weak point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
文章从信息素养的涵义与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价值取向以及在此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in the 21st century from four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skillful quality, vocational qual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从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人文精神4个方面分析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
补充资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简称《科图法》。1954年开始编写,1957年 4月完成自然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3月完成社会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1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1959年10月出版索引。1970年10月开始修订,1974年2月出版第2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和附表部分;1979年11月出版第 2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分;1982年12月出版第2版的索引。
  
  体系结构  《科图法》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科科学,综合性图书等5大部类,共25大类。其部类、大类及其标记符号如下: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地理科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结构  《科图法》包括主表和附表两部分。主表设有大纲、简表和详表。附表又分为通用附表和专类附表两种。第1版共设有8个通用附表:总类复分表、中国时代排列表、中国地域区分表、中国各民族排列表、国际时代表、世界地域区分表、苏联地域区分表、机关出版品排列表。第2版删去了使用较少的后两种附表。第1版和第2版均编有索引。
  
  标记符号  《科图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为类目的标记符号,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顺序数字,即用00~99标记 5 大部类25 大类及主要类目;第二部分为"小数制",即在00~99两位数字后加一小数点"·",小数点后基本上按小数体系编号,以容纳细分的类目。类号排列时,先排顺序数字,后排小数点后的层累数字,例如:11.1,11.11,11.12,11.13,...,11.2,11.21,11.22,11.23,...,11.29,11.3,...,12,13,...。
  
  特点  ①自然科学类目比较详细。②采用交替、参见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相关类别的图书在目录和藏书组织中既可集中又能分散的问题。③标记符号单纯、简洁,易于排检。④编有相关索引。
  
  应用 《科图法》主要被中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国内其他一些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采用,1979年使用单位达1000多个。其分类号被印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编制的统一编目卡片上(见集中编目)。1986年该分类法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