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辐射亮温
1)  brightness temperature
辐射亮温
1.
In this paper,a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is introduced,which is used for retrieving the atmosphere refractivity profile from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the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himidities measured by dual microwave radiometers.
介绍了利用线性回归法 ,通过地基微波辐射计实时测量的大气辐射亮温、地面温度和湿度 ,直接反演大气折射率剖面。
2.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between ESDD and NSDD, which was verified by the software Table Curve3D, was obtained under both dry and moist conditions by fitting the data with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首先给出了污秽检测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装置,然后采用分层媒质模型分析了绝缘子污秽表面的8mm微波辐射特性,验证了试验的可行性;应用该辐射计对XP-70型绝缘子进行人工污秽试验研究,对绝缘子辐射亮温与等值盐密(ESDD)和灰密(NSDD)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曲线拟合,并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污秽绝缘子辐射亮温的计算公式,用TableCurve 3D软件验证了公式;最后对染污方式和灰密性质对试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试验数据,得出高压和自然积污试验与不加电压和人工污秽试验的一致性。
2)  Black-Body Temperature (TBB)
辐射亮温(TBB)
3)  simulation of brightness temperature
辐射亮度温度模拟
4)  radiance [英]['reɪdiəns]  [美]['redɪəns]
辐射亮度
1.
Study on inversion of radiometric parameters of ground objects (such as radiance and reflectivity) was little, because the band number and bandwidth of sensor restrict th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以往用户对于SPOT卫星数据的应用主要针对其高空间分辨率的特性,但是因SPOT卫星传感器的波段数和波长范围有限,故利用SPOT数据进行定量遥感分析(如地物辐射亮度及反射率)的应用研究较少。
2.
In this article, the 6S atmospheric model with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is used to calculate direct and diffuse illumination on horizontal surface, and the illumination is then transformed to sloping surface, meanwhile, 6S model can perform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ver the imagery and output the radiance and reflectance at the bottom of atmos.
本文提出的方法中,将6S大气校正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起来,计算出水平地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与漫射辐射,并采用一个简单公式将其转化到地形坡面上,从而实现了对地面的辐射能量校正,同时,6S模型对卫片还进行了大气改正,可输出卫片在大气层底部的辐射亮度与反射率;然后将基于坡面的反射率换算到其在水平面上的对应值,即实现了对反射率的地形影响校正。
3.
A simple but accurate model of the upwelling solar radi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atmospheric correction in the case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of surface parameters.
发展了一个用于卫星大气订正的参数化模式 ,包括一个新的程辐射亮度模式和一个参数化的朗伯地表—大气辐射耦合引起的亮度增量模式。
5)  radiance [英]['reɪdiəns]  [美]['redɪəns]
辐[射]亮度,辐射度
6)  radiation brightness difference
辐射亮度差
1.
When the detection range of the IR thermal imager is calculated by using NETD, the target radiation brightness difference must be calculated in the operating wave band.
在采用NETD计算红外热像仪的探测距离时,需要计算目标在热像仪探测波段范围内的辐射亮度差。
补充资料:回旋加速器辐射和同步加速器辐射
      当带电粒子(通常是电子)垂直注入均匀的恒磁场绕磁力线作圆周运动时,即使粒子的速率恒定,它也具有向心加速度,从而产生电磁辐射。由非相对论性(vc)低能电子发射的,叫回旋加速器辐射,由相对论性(v≈c)高能电子发射的,叫同步加速器辐射。它们首先是在回旋加速器和同步加速器中被观察到的,因而得名。有的文献中将两者统称回旋加速器辐射,苏联文献中常称为磁轫致辐射。
  
  此两种辐射的偏振状态相似,都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线偏振,在沿磁场的方向上圆偏振,在斜方向上一般是椭圆偏振(见光的偏振)。
  
  两种辐射的频谱和角分布的特点有很大不同。回旋加速器辐射的谱是由拉莫尔角频率Ω0,及其谐频组成的分立谱(e和m0分别是电子的电荷和静止质量,B为磁感应强度,с为光速)。能量主要集中在基频,谐频成分极弱;辐射的方向性不强。相对论性电子的能量为γm0с2, 其中 v 是电子速度。 由于相对论效应,随着电子能量的增大,电子的质量m=m0γ增大,拉莫尔角频率 的数值减小,并因电子速度上的差异而有所分散,从而使回旋加速器辐射的谱线间隔减小,线宽加大。在极端相对论性条件下,辐射谱变为连续的,这便是同步加速器辐射。与回旋加速器辐射相比,同步加速器辐射具有以下一些不同的特征:
  
  ① 存在一个临界角频率(R为粒子轨道半径),在其附近能谱有极大值。ωωc时,辐射功率谱正比于ω时;ωωc时,正比于(ω/ωc)exp(-ω/ωc)。
  随着γ 的增大,能谱的极大值向更高级的谐频转移。
  
  ② 对于给定的磁场,总辐射功率正比于γ2;对于给定轨道半径,它正比于γ4,即总辐射功率随粒子能量的增大而急剧增强。
  
  ③ 辐射的方向性极强,它像探照灯似地分布在以粒子运动方向为轴的极窄角锥内,锥的半角宽度θ~1/γ(见图)。
  
  电子回旋运动产生电磁辐射的最早理论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初,G.A.肖脱于1912年计算了经典原子模型的辐射。40年代,Д.Д.伊万年科和И.Я.坡密朗丘克以及J.S.施温格曾考虑了这类辐射对设计圆形粒子加速器的重要性。尔后朱洪元(1948)和施温格(1949)发展了有关回旋加速器辐射的理论,这些理论公式已列入标准的教科书。理论计算表明,同步加速器中带电粒子能量U 因辐射而产生的损耗率为
  q为电荷。此式表明,随U 的增加极快。此外,对于质量小的电子,这种辐射消耗特别严重(∞m0-4)。这种辐射是高能圆形轨道加速器中最主要的能量损失机制。为了减少它,通常要采用很大的半径R。
  
  同步加速器辐射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度准直并可连续调谐的强光光源。特别是在真空紫外和X射线波段,尚无可用的激光器与之匹敌。50年代同步加速器辐射已被广泛研究,60年代前期,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K.科德林、R.P.马登和他们的合作者开始把180MeV的同步加速器当作辐射源用于原子光谱的研究。近年来美国、苏联、日本和西欧许多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用同步加速器或储存环发出的同步加速器辐射来进行光化学、生物学、固体及其表面、材料学、光子散射、非线性光学、X射线全息、X射线显微学、X 射线光刻等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以前多借助于粒子物理学的装置,近年来一批专用的设备正在设计或制造中。
  
  同步加速器辐射是天体物理学中一种重要辐射机制。目前普遍认为,很多具有幂律谱和偏振的非热宇宙射电辐射来源于高能粒子的同步加速器辐射。这类射电源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为中国《宋史》记载的蟹状星云中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遗迹。
  
  

参考书目
   G A.Schott,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CambridgeUniv.Press, Cambridge,1912.
   D.I.Vanenko and J. Pomeranchuk, Phys. Rev.,Vol.65,p.343,1944.
   J. Schwinger, Phys. Rev., Vol 70, p.798,1946.
   H. Y. Tzu, Proc. Roy. Soc., A192, P.231,1948.
   J. Schwinger, Phys, Rev., Vol. 75, P.1912,1949.
   J. D.杰克逊著,朱培豫译:《经典电动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J.D.Jackson,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1976.)
   K. Codling and R.P.Madden,J.Appl.Phys.,Vol.36,p.380, 196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