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开放目录
1)  open directory
开放目录
1.
By comparing open directory with quality-controlled subject information gateway (QSI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kind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arrangement patterns, and mentions that QSIG, which is based on open directory, is a development trend of QSIG.
通过对开放目录与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Quality-controlledSubjectInformationGateway,以下简称QSIG)两种网络信息资源整理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提出基于开放目录的QSIG是QSIG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QSIG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相结合,论述基于开放目录的QSIG的5个特点和基于开放目录的QSIG的构建与管理要点及方法,以为图书情报机构构建和管理基于开放目录的QSIG提供借鉴。
2.
Based on personally collected resource, an open directory has been established.
文章提出的基于WWW的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利用社会过滤技术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途径,并以用户搜集整理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建立开放目录服务,是对WWW环境中用户合作及参与网络信息管理的有益尝试。
2)  OpenDOAR
开放存取库目录
3)  ODSI Open Directory Services Interface
开放式目录服务接口(微软1996年开发完成)
4)  open-ended project
开放型项目
1.
Activity form research on open-ended project-based learning;
开放型项目学习的活动形式研究
5)  openended question
开放式题目
6)  video recorder and player
硬盘节目录放
补充资料:"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J.M.海提出的侵略中国的政策。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瓜分中国狂潮中,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海(1838~1905)于1899年 9月照会英、德、俄、日、意、法各国,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即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既得利益,各国所属口岸和铁路对一切船只货物通用现行中国约定关税率,并按同一标准收取路费。1900年7月3日海再次照会各国,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这是把最初的开放"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政策应用到整个中国,形成"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一改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作法,提出独立的对华政策。这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的"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美国企图通过它迅速增长的经济力量,进行畅通无阻的渗透和扩张,绕过其他国家的军事优势,最终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英、德、俄、日、意、法 6国出于不同考虑,程度不同地接受了"门户开放"政策。其中英国是切望借助美国阻止其他国家的竞争,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只有俄国一度持迟疑态度。帝国主义各国接受"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是由于义和团运动阻遏了它们的瓜分活动,还由于它们谁都无力独吞中国,因而宁愿维持现状徐图扩张。这反映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呈现势均力敌的局面。"门户开放"政策以确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为前提,表面上提倡"机会均等",实际上是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质上是保持一个完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以适应美国扩张的需要。日俄战争冲击了"门户开放"政策。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更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正式承认,并作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政策原则被载入《九国公约》。中国革命的胜利,使"门户开放"政策随着旧中国的覆灭而结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