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半城市化
1)  peri-urbanization
半城市化
1.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the peri-urbanization in China s less developed coastal areas:A case study of Putian,Fujian Province;
中国沿海欠发达地区半城市化特征与机制——以福建莆田为例
2.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drivend by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indigenous economy and the investment from the outside, Xinjin County in Chengdu developed into the peri-urbanization pha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近年成都新津县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外来资本集中投资的推动下,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快速积聚,进入半城市化发展阶段。
3.
Thereby a peri-urbanizational area occurs lying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
半城市化是在全球化与地方力量的双重作用下,由于快速而集中的投资,在城市外围以及二、三产业发达的农村地区,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乡土地利用混杂、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处于建设之中,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城市化,形成了介于城市和农村二者之间状态的半城市化地区。
2)  semi-urbanization
半城市化
1.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mi-urbanization.
针对这一现象,根据"半城市化"理论,提出了影响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分析框架。
2.
Semi-urbanization happens in almost every country around the world during it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peri-urbanization in China seems more typical and more complicated.
半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中国的半城市化问题更为突出和复杂。
3)  Peri-urbanization process
半城市化过程
4)  semi-urban regions
半城市化区域
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the problem of illegal land use in semi-urban region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我国半城市化区域违法用地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现象开始逐渐由过去的隐性趋于显化,对当地的土地利用管理造成困难。
5)  peri-urban
半城市化地区
1.
Analyses of peri-urban landscape dynamics in the rapid urbanizing process:a case study of Xiamen
海湾型城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扩展演化——以厦门市为例
6)  urban river repair
城市河流半自然化
补充资料: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进程。这种进程标志着一个国家、一定地域现代文明的历史性变化。但城市化的历史不等于城市发展史。有资料证明,人类至今有9000年的城市发展史。而城市化的历史是从19世纪才开始的,世界城市化道路以产业革命开始至今已有200来年的历史。我国由于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相对而言,我国相当数量城市还很年轻。

  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城市化未来进程表现出三个动态规律:城市人口数量每年增长,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都市群带沿交通线集中化加强;城市人口的增长由过去自然增长为主转为机械增长为主,即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尽管如此,中国城市化仍然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一方面是城市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压力。

  目前,我国城市都存在着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据公安部统计,1993年底全国总人口116276.6万人,市区非农业人口24291.6万人,我国城市化水平是20.89%。而欧美城市化水平则达到了80%,印度也达到了40%以上。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将有近两亿人离开农村,流向城镇,转为非农业人口。如果这些人全部进入大中城市,则在未来七八年内,需增建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60~200个,或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300~400个。若按新增一个大城市人口的生产性和生活性基本费用匡算,国家要投资9600多亿元。这无论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上看,都是不现实的。

  所以,中国城市化仍将是任重道远,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国情出发,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胶东半岛、辽中南地区被人们很形象地称为五大城市群。试问,是什么赋予它们城市群特征的呢?

  首先是非农业比重高,工业结构各具特色。在五大城市群中,珠江三角洲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90.2%,第一产业只占9.79%。京津唐地区非农产业占GDP的89.47%,第一产业只占10.73%;辽中南地区为87.61%,沪宁杭地区为78.12%,胶东半岛为77.40%。

  其次是城市密度大,城市规模结构各异。我国五大城市群的城市密度都比较大,如珠江三角洲每万平方公里8.51个,胶东半岛3.59个,沪宁杭地区2.32个,辽中南地区2.17个,京津唐地区1.15个,它们比全国的0.52个都要高出许多。

  最后是区域性基础设施水平较高。交通、电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衡量城市群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交通运输方面,各地均形成水、陆、空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比较完善的交通网络,区内外联系十分方便。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沈-大、京-津-唐、济-青、沪-宁-杭、穗-深、穗-珠等高速和准高速公路已建和在建中,水运得到了加强,新建和改建了一批港口,航空、电讯都有较大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