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在航
1)  underway [英][,ʌndə'weɪ]  [美]['ʌndɚ'we]
在航
1.
Underway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instrument("UCTD" for short)is a high-tech underway profiling equipment to measur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eveloped recently from abroad.
海洋动力参量拖曳式剖面测量系统(Underway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instrument,简称UCTD)是国外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技术在航温盐剖面测量装置,其优势在于以较低的成本,给出高密度的海水温度、电导率剖面数据。
2)  under weigh
在航;航行中
3)  observational trajectory
视在航路
1.
This paper supposes the goal s velocityis invariable in a line,using observational trajectory method to obtain the shooting elements.
文章假设目标作匀速直线运动,采用视在航路法求其射击诸元,提出了一种利最小二乘的方法对跟踪误差进行滤波,提高了对目标运动参数的估计精度。
4)  ship-to-ship transfer under way
在航过驳
5)  readiness ratio
在航率
6)  en route
在航途中
补充资料:“33g1型”飞航式导弹常规潜艇
Image:11730591078315719.jpg
“33g1型”飞航式导弹常规潜艇

33g1型潜艇是中国第一艘发射飞航式导弹的常规潜艇,也是唯一的一艘水面发射飞航式导弹的潜艇(舷号351),所加装的导弹是c-801反舰导弹。属北海舰队。

33g1是以33型(r级)潜艇为母体的改装艇。在上层建筑内左右舷各增设了三座箱式导弹发射筒,艇的上层建筑线型变化较大,使33型潜艇本来就不高的水下航速和水下经济续航力下降不少。由于导弹发射的需要,增加了自动测风仪、方位水平仪和雷弹合用的射击指挥系统,改装了雷达。

33g1型潜艇于1978年完成改装设计,1980年在武昌造船厂开工,1983年 7月交付海军,1985年海上发射导弹试验成功。

由于必须在水面发射导弹,已不能适应现代实战的要求,此型艇未曾批量生产,但为中国发展潜艇水下发射飞航导弹设计技术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性能装备

排水量:1650吨(水上);2100吨(水下)。

主尺寸:长76.6米,宽6.7米,吃水5.2米。

主机:柴油-电力推进;2台型号37-d柴油机,4000马力;2台电机,2700马力;2台备用电机;双轴。

航速:13节(水上),15节(水下);10节(通气管)。

编制:54名(其中军官10名)。

导弹:6枚“鹰击-1”(c-801);指挥台围壳两侧分别装3个发射管;惯性导航;主动雷达寻的,0.9马赫时射程40公里(22海里),战斗部165公斤;掠海飞行。

鱼雷: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2具)。16条saet 60型鱼雷;被动寻的,40节时射程15公里(8.1海里);战斗部400公斤。

水雷:28枚,代替鱼雷。

雷达:水面搜索,“魔板”和“魔盘”,i波段。

使用情况:须在水面发射导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