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北极黄河站
1)  Arctic Yellow River Station
北极黄河站
1.
2007 Summer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on Chinese Arctic Yellow River Station;
2007中国北极黄河站夏季科学考察及黄河站概况
2)  northward removal of the Huanghe River
黄河北流
3)  Huanghebei
黄河北
1.
Analysis on Existent Condition of Coal-Bed Methane in Huanghebei Coalfield and Adjacent Region;
黄河北煤田及邻区煤层气赋存条件分析
4)  (to the) north of the Huanghe River
黄河以北
5)  Yellow River Station
黄河站
1.
During the 2005 Arctic Yellow River Station Expedition, we start to monitor the movement and mass balance of two glaciers around Ny-lesund, Austre Lovénbreen and Pedersenbreen, which were selected in the 2004 Yellow River Station Expedition.
2005年7月至8月,中国北极黄河站第二次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员针对黄河站附近首次队踏勘选定的两条典型冰川(AustreLov啨nbreen和Pedersenbreen),开展了以监测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课题。
6)  Yellow River north main stream
黄河北干流
1.
Analysis are made on influence of characteristic of yellow river north main stream general outline.
对黄河北干流特征、总体规划、开发利用现状及对山西电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补充资料:中国北极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

2004年7月28日,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78o55'N,11o56'E)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今天正式投入运行。”随着红绸的飘落,“中国北极黄河站”的铜牌在北冰洋的阳光中显得格外耀眼。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落成仪式在北纬78度55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松举行。

  20年前,中国有了第一个南极站;20年后的今天,中国有了第一个北极站。从南极到北极,中国极地科考事业迈出了里程碑性的一步。“从此,中国在北极有了支撑点,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极地考察能力。”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说。

  神秘的南极和北极,天寒地冻,冰雪皑皑,深深地影响着人类居住的蓝色星球。自古以来,地球两极就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继探险时代之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国家先后在两极建立了众多科学考察站。这些探险和考察活动极大丰富了人类发展的文明史。

  中国是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的后来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极地考察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分别在南极大陆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南极考察一步步从大陆边缘深入内陆。

  北极也在近年走进中国人的视野。1999年和2003年,我国政府组织了两次“雪龙”船北极科学考察,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获得了对北极的直接认识。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在世界极地考察事务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然而,与其它主要极地考察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北极,我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立足点,缺乏长期研究的能力。

  中国人的目光,再次转向北方。地处北纬78度55分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二三百年前起,被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和北冰洋包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就是北极地理大发现的重镇。群岛上的新奥尔松,更是人类进军北极点的出发地之一。16世纪,荷兰探险家发现了这里;之后,无数北极探险家都曾踏足这里;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挪威人、意大利人先后从这里驾驶飞机或飞艇飞跃北极点。进入20世纪后半期,新奥尔松更是成为科学考察的重镇之一。挪威、英国、法国等7个国家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常年科学考察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为我国在群岛建站创造了可能,这一条约规定,签约国均有权在群岛上进行考察和开发活动。雪山和海湾目睹了中国来访者的身影。2001年到2003年,中国科学家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几次来到这里考察。几经选择,国家海洋局最终确定了站址。一是因为这里至今少人居住,人类干扰较少,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二是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不落的极地阳光里,绛红色的两层小楼显得格外肃穆庄严。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见证人、65岁的武汉大学鄂栋臣教授激动地说:“长城、中山建站以及首次北极科考,加上这次北极建站,中国极地事业的四个里程碑我都赶上了,我相信,中国的极地事业将蒸蒸日上,中国人将越来越走向世界。”

  “感谢国家建立这个站,使我们有了新的研究平台。别人虽然比我们早来了,但我们不怕,我们一定会寻找新的突破口,取得新的成果,为人类认识自然做出新的贡献。”科考队员、中国科技大学孙立广教授铿锵有力的话语,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体队员的誓言。

  在30米外北极探险先驱阿蒙森头像的“注视”中,中国北极黄河站站长杨惠根说,“建站容易守站难。作为新奥尔松北极科学研究与环境监测‘国际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我们将加倍努力,不断创新,加强与各国科学家的合作与交流,以出色的研究成果向祖国和人民汇报。”共和国国歌奏起,身穿红色科考服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和科考队队员们庄严地举起了右手,致注目礼……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