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海洋数值模式
1)  ocean numerical models
海洋数值模式
1.
By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s among subsystems, we propose the idea to develop ocean numerical models system.
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从海洋动力系统观点出发发展海洋数值模式体系的科学思路。
2)  3-dimensional ocean model
三维海洋数值模式
3)  marine numerical simulation
海洋数值模拟
1.
Adjoint data assimilation method for marine numerical simulation;
海洋数值模拟中的伴随数据同化方法
4)  numerical ocean model
数值海洋模型
1.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river plume dynamics focusing on river water plumes in Namtso Lake by using a sigma coordinate non-hydrostatic numerical ocean model,that is,the Bergen Ocean Model.
文章通过σ坐标系的非静力学数值海洋模型,即卑尔根海洋模型(Bergen Ocean Model),对纳木措湖中入水河流的烟羽动力进行研究。
5)  ocean model
海洋模式
1.
A 3D baroclinc ocean model is used to model the ocean current around the Kuroshio area on the condition of successively anomalous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some significant results are obtained,and the influence of strong(weak) winter monsoon on sea surface height(SSH),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d sea current around the Kuroshio area is analyzed preliminarily.
运用一个三维斜压海洋模式对冬季风风场持续异常时期的黑潮区海洋进行了模拟,初步分析了冬季风风场持续异常对黑潮区海面高度、海流和海温的影响。
2.
n improved two-layer nonlinear primitive equation ocean model is developed to study ocean response to tropical cyclone (TC).
建立一个改进的二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海洋模式,研究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
3.
A high resolution quasi-global ocean model 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the Equatorial Undercurrent(EUC)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基于一个高分辨率准全球海洋模式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域赤道潜流的起源。
6)  intermediate ocean model
海洋模式
1.
This study presents a simulation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an investigation of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surface wind stress forcing and the heat flux forcing to the upper ocean variability, with an intermediate ocean model (IOM) developed in Hawaii University.
 利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全球热带海洋模式模拟研究了表面强迫异常引起的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变率。
补充资料:海洋环流数值模拟
      在一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按一定的步长把基本方程(质量、动量、热量和盐量守恒的方程)离散化成差分方程,利用近代电子计算机来数值地求解方程组以模拟出海洋环流。这是研究实际海洋环流的一种重要方法。
  
  所有用来数值求解的方程,例如平均运动方程、连续方程、湍流盐量扩散方程和湍流热量传导方程或湍流密度扩散方程,可根据需要写成有限差分方程,也可用有限元方法加以离散。所有的项(包括非线性项)及外加的驱动力因子,都可以同时加以考虑,这就是它比解析法优越之处。计算中先用某种二维的或三维的适当网格,首先把所有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再把边界条件(例如表面应力、温度、盐度和侧向开边界上的流速)内插到网格上。计算的初始条件是指计算起始时刻的流速、温度及盐度等的初始分布:流速通常从全域为零的静止状况开始计算,而温度和盐度等则需要有其随空间分布的初始状态。这样,依模式通过向前的时间步长而逐步进行计算,即所谓"时间积分"。
  
  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考虑方程中几乎所有的项及近似真实的地形和海岸线,使其结果比经过简化而抽象化以后的解析解更为"逼真"。作为海面边界条件的风应力,一般利用S.黑勒曼风应力公式,计算以强迫函数输入式中的拖曳系数对风速和其他参数的依赖关系。
  
  当提高空间分辨率,即缩小网格的空间步长时,对于通用的显式技术来说,为了保证计算的稳定性就必须缩短时间步长。对于二维流场而言,两方向的分辨率加倍,则计算工作量大约要增加8倍。对于三维流场,若三方向的分辨率都加倍,则计算工作量大约增加16倍。由此可见,希望通过增加分辨率以描述较小尺度的流况的想法,将受到计算机容量和速度的限制。例如,要想模拟能反映空间尺度约为 100公里的中尺度涡旋的问题,就需空间步长约为25公里的分辨率才行。基于目前计算机的容量和速度,用这样的分辨率来模拟某些有限的海域还可以,而对全球大洋环流的数值模拟则是不可能的。
  
  为使计算稳定,在非线性模式中要引入足够的摩擦耗散项。当运动增强时,摩擦效应也增大,直到供给运动的能量输入率与摩擦耗散能量之速率达成平衡,使运动保持有界。在计算中,通常把湍流系数作为恒量。可是,湍流摩擦应力(湍流扩散项)可用湍流粘滞系数(湍流扩散系数)与平均速度梯度(平均盐度梯度或温度梯度)的乘积来表示,说明湍流粘滞系数与空间分辨率有一定的联系。为使湍流摩擦保持合理性,故当采用较大的网距时,湍流粘滞系数必须相应增加,即选用的湍流粘滞系数通常大于我们根据实际观测所推断出来的值,这有可能削弱非线性项的作用。近来,有人采用了可变的湍流粘滞系数,将之取为与流速应变率的均方根成正比的关系,这有助于实现非线性效应的处理。然而,采用较低的、更切合实际的平均湍流粘滞系数值,可以保持计算的稳定性。
  
  

参考书目
   S. Pond, G. L. Pichard, Inlroductory Dynamic Oceanography,Pergamon Press,New York,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