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西伯利亚蝗虫
1)  Gomphocerus sibiricus
西伯利亚蝗虫
1.
Screen of High-yield Cellulase Strain from Intestinal of Gomphocerus sibiricus;
巴里坤草原西伯利亚蝗虫肠道内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
2)  Gomphocerus sibiricus
西伯利亚蝗
1.
Extraction of genomic DNA and optimization of RAPD system for Gomphocerus sibiricus;
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
2.
In this paper,digestive tracts of Gomphocerus sibiricus and Calliptamus italicus which come from Balikun and Qitai area in Xinjiang are chosed,and th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are made on the foregut,intestines and hindgut structure of two kinds of locustswith with the use of the technology of paraffin sections and microscopic imaging.
文章选取新疆巴里坤草原西伯利亚蝗和奇台地区意大利蝗的肠道,运用石蜡切片和显微成像技术对两种蝗虫的前、中、后肠进行观察和比较。
3)  Gomphocerus sibiricus entomopoxvirus
西伯利亚蝗痘病毒
4)  Siberia [英][sai'biəriə]  [美][saɪ'bɪrɪə]
西伯利亚
1.
Shear velocity anisotropy of the lowermost mantle beneath the Siberia;
西伯利亚下地幔底部的剪切波各向异性
2.
Paleomagnetic Constraints on the Collision of Siberian and North China Blocks,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Tectonic Origin of the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in the Sulu-Dabie Region;
华北与西伯利亚地块碰撞时代的古地磁分析——兼论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构造起因
3.
Russian and Soviet Union Scholars Study of Siberian Shamanism;
俄苏学者关于西伯利亚萨满教的研究
5)  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
西伯利亚棘球绦虫
6)  Tachinus bernhaueri
西伯利亚圆胸隐翅虫
补充资料:蝗虫


蝗虫
locusts

蝗虫(locusts)直翅目短角蝗亚目蝗总科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知在1万种以上,中国约在600种以上,其中,约60种可对农、林、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30种以上为主要为害种。 蝗虫体形一般匀称,较大,也有较细小或细长的。体绿色或黄褐色、暗褐色等。身体均由头、胸、腹三部组成。头部卵圆形或三角形,少数种类圆锥形;具一对复眼、3个单眼;颜面向后倾斜或垂直,为咀嚼式口器;角虫角一对、发达,较长于前足股节,由8一30节组成,呈丝状、剑状或棒状。前胸背板较短,仅覆于胸部背面,常具有中隆线和侧隆线。前翅较狭长且坚厚,后翅膜质透明略呈三角形,静止时呈扇形折藏于前翅之下。少数种类完全无翅。具前、中、后3对足,前足和中足不发达,后足发达,较长,腿节粗大,适于跳跃。腹部由10个环节组成,第一腹节背板两侧各有一较大的孔,为听觉器官,称鼓膜器。腹部每节背板下缘各有一小孔,为气门,是蝗虫的呼吸器官。腹部末端背面为肛上板,两侧有一对短圆锥形尾须,底侧为下生殖板,雄性者向后突出或呈锥形向上弯曲形成腹部末端,上盖有肛上板,其腔内具交配器。雌性下生殖板完全位于腹部底面,腹部末端有两对短而坚硬的产卵瓣。蝗虫为不完全变态,生活史经卵、若(幼)虫或蛹、成虫3个发育阶段。 危害性较大的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主要为害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等禾谷类作物以及芦苇、茅草等禾本科草类。为害水稻的蝗虫主要有中华稻蝗、小稻蝗等稻蝗属的一些种类,几乎遍及所有产稻地区,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严重发生时常可影响水稻的产量。为害中国东南地区甘蔗和水稻的还有蔗蝗属的种类,如斑角蔗蝗、异歧蔗蝗。大垫尖翅蝗,分布遍及中国的东部、中部、北部以及西北地区,主要发生在土壤潮湿、地面返碱、植被稀疏的滨海、沿河与内陆低湿的草滩地带,常可为害玉米、高粱、谷子、小麦等禾本科植物,以及大豆、菌楷等作物。短星翅蝗是中国华北、皖北、东北以及内蒙古等地平原低洼地区(如滨湖或沿海)的高冈、堤岸、路边、田埂以及山区的坡地和农牧交错区的常见有害种类,主要为害豆类、马铃薯以及菊科植物,对小麦、高粱、玉米有时也可轻度为害,尚可为害白菜、大葱、萝卜等蔬菜、甜菜、亚麻、瓜类、甘薯等。在亚热带湿润丘陵地区的竹林则有竹蝗属种类为害,其中以黄脊竹蝗分布广且为害较大。为害棉花的蝗虫则有棉蝗、长额负蝗、拟短额负蝗等。此外,负蝗在华北地区还可以为害豆类、向日葵、芝麻、麻类、甘薯、烟草以及茄子、番茄、辣椒、菠菜、白菜、窝芭等蔬菜。 在牧区以及农牧交错区有一些蝗虫可以对不同季节牧场的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时可从牧场转入邻近农田为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