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古诺-斯坦博格博弈
1)  Cournot-Stackerberg game
古诺-斯坦博格博弈
2)  Stackelberg game
斯坦博格博弈
3)  this level Er uncle shelf rich Yi
斯坦尔伯格博弈
4)  Cournot game
古诺博弈
1.
To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game behaviors of generation companies with bounded rationality in electricity market, the authors propose a dynamic Cournot game model with bounded rationality considering power network constraints,i.
为了模拟电力市场中发电商的有限理性博弈行为,提出了考虑输电网约束的有限理性古诺博弈动态模型,即内嵌社会效益最大化问题的差分动态模型。
2.
An N player Cournot game model is employed.
通过 N个发电商的古诺博弈模型 ,研究了统一的边际出清电价机制对发电商持留容量的激励作用 ,在短期市场没有容量增加、市场信息对政府和监管机构是完备的、发电商具有线性边际成本并且是规模不等的情况下得出了持留行为均衡的解析解。
3.
Secondly, th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is analyzed by application of the game theory, namely the Cournot game.
从农村基础设施、人口素质、就业和产出、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及风险等方面阐述农业发展的现状,利用博弈理论———古诺博弈模型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阐明政府在农业发展中应发挥适度的引导和组织作用,针对农业的现状提出加快其发展的建议。
5)  Stackelberg
斯坦博格
1.
The paper also assumes that the supplier acts as a Stackelberg leader, and studies three main aspects.
针对由一个由供应商主导的斯坦博格博弈的供应链,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研究了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对一体化和分散决策的情况进行比较,运用数量契约分别协调了两个零售商采取库纳特和同谋两种不同策略的情况,使得整个供应链达到了和一体化时相同效果的最优状态,并设计了利润分配模型;其次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数量折扣契约来规范和协调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的行为,并给出了在两个零售商采取库纳特和同谋两种不同策略时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的选择;最后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考虑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促销活动,并假定其促销投资费用影响产品需求,针对两个零售商采取库纳特和同谋不同策略的情况,用价格补贴策略进行协调,并给出算例分析。
6)  Stackelberg gamble
斯坦克儿伯格博弈
补充资料:博罗季诺战役
博罗季诺战役
博罗季诺战役

1807年6月,拿破仑在涅曼河上的一条木筏上会晤了年轻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双方签署了条约,建立了脆弱而短暂的友好关系。但这个联盟并不稳固,被后来发生的事件轻易地瓦解了。1809年,拿破仑提出娶沙皇的妹妹为妻,亚历山大对此反应冷淡(他无疑会回绝这桩婚事,因为傲慢的罗曼诺夫王朝根本不屑同科西嘉的一个暴发户联姻,不管他如何才华出众)。不过,拿破仑在协商过程中就宣布和一位奥国公主订婚,这至少是不明智的。

两国关系由此日渐冷淡。俄国人对拿破仑建立华沙大公国(任何解放波兰的行动都会立即引起俄国人的警觉)和大肆兼并领土(有些兼并行动违背了提尔西特条约)的恐惧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关系的冷淡。不过,两国关系是在俄国采取行动以缓解“大陆封锁”给它带来的严峻形势后才最后破裂的。所谓“大陆封锁”是指1806年拿破仑签署《柏林法令》禁止一切与英国的进出口贸易后,欧洲大陆对英国的经济封锁。一旦俄国(实际上任何一个缔约国)不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整个封锁便会失败。

到1811年,“大陆封锁”已破绽百出,连法国也偶尔与英国有贸易往来。不过这并没有阻止拿破仑以俄国违约为借口,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彻底征服这个国家。现在看来,还不能肯定攻占莫斯科是拿破仑的最初想法,因为他本来极想在斯摩棱斯克以西围歼俄军,况且法军的补给虽然经过周密安排,但充其量只能维持一场激烈的速决战。1812年6月23日夜间,侵俄法军的先头部队越过了涅曼河。

博罗季诺会战始于1812年9月7日,它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法军从莫斯科撤退这一可怕的灾难。尽管从战术上看,法军取得了博罗季诺会战的胜利,俄军退出了战场,但俄军并未被歼灭,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唯一目的因此落空了。在交战中双方伤亡惨重,但俄军仍拥有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预备队,而且后勤补给安然无恙;而拿破仑的运输线太长,难以维持其现有部队的补给。结果,几个星期后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是法军,而不是俄军。

包括驻守在奥德河以东的预备队在内,拿破仑共征集了60多万部队和大约1400门火炮。在这支几乎来自欧洲各国的部队中,法国人只有27万,其中包括从法国占领的领土上征召来的人。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奥地利和普鲁士派来了军队,意大利总督欧仁亲王也率领4.5万名士兵加入了这支大军。拿破仑还从被困于伊比利亚半岛的24.3万部队中(其中也有许多不是法国人)抽调了2.7万人。只有拿破仑从前的元帅,瑞典王储贝纳多特拒绝派兵。在下级军官的出色指挥下,这些外国士兵几乎人人勇猛善战。

这支对胜利寄予厚望的浩浩荡荡的东进大军分成5支主要力量。中央是由拿破仑亲自指挥的主力突击部队,并辅之以欧仁亲王的意大利军和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国王(他因行动缓慢而受到审查,在博罗季诺会战之前便离去了)的一支部队。中央部队大约有38万人。除此之外还有两支侧翼部队。麦克唐纳元帅率兵向北守卫波罗的海沿岸,陆军元帅施瓦岑堡的奥地利军队负责掩护拿破仑的南侧,这两支部队各有3.4万人。虽然拿破仑一直在不断征募新兵,但这支“大军”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

正如人们所料,拿破仑为入侵俄国制定了宏伟的战略计划。但不幸的是,这项计划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因为拿破仑没有估计到,率领如此庞大的军队深入到一个环境恶劣的国家作战,在补给上将遇到重重困难。一过涅曼河,法军的进展就不再象预想的那么快了,被分割的俄军因此逃脱了法军的攻击。拿破仑和热罗姆分别在科夫诺和格罗德诺以南约60英里外渡过涅曼河,企图以钳形运动将两支分离甚远的俄军各个击破。假如不是由于热罗姆行动迟缓,巴格拉季昂王子指挥的第2西集团军很可能被围歼。面对拿破仑的正面攻击,巴克莱·德·托利率领第1西集团军迅速后撤,退至德里萨河畔的坚固设防营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