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张八岭群
1)  Zhangbaling Group
张八岭群
2)  Zhangbaling
张八岭
1.
Geologists have given different explanations to the tectonics, evolution and dynamid in Zhangbaling.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
2.
The paper discussed geological features of Zhangbaling group on the primitive rock deformation, metamorphism, chemical composition, isotopic age determination, bedrock hardness,sedimentary-volcanic cycle and cont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derlying bed and upperbed rocks etc.
本文从中晚元古代张八岭岩群的原岩、变形变质、岩石化学、同位素年龄,沉积一火山喷发旋回(韵律),岩石能干性差异及与上覆、下伏层位接触关系等方面讨论了其地质特征、并在与现有文献资料对比的基础上,根据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路线和剖面资料。
3)  Zhangbaling uplift
张八岭隆起
1.
Sinistral transpressive de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Zhangbaling uplift in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its ~(40)Ar/~(39)Ar dating.;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的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及其~(40)Ar/~(39)Ar定年
2.
Discovery of a basement strike-slip ductile shear zone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Zhangbaling uplift, Anhui, China,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安徽张八岭隆起东缘基底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4)  Zhangbaling area
张八岭地区
5)  Zhangbaling tectonic belt
张八岭构造带
1.
A study on the composition,temperature, δ 18O and δ D of the fluid inclusion of quartz- vein- 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Zhangbaling tectonic belt is carried out.
对安徽张八岭构造带石英脉型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对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探讨。
2.
The Zhangbaling tectonic belt is a part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nd an outcrop area of the mid-upper crust of the belt.
张八岭构造带是大别造山带的一部分,是造山带中上地壳出露地区。
3.
The results of proton microprobe analyses of “invisible” gold in sulfides from two type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Zhangbaling tectonic belt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invisible” gold are positively correlative with those of As, Fe, S, Cu and Pb.
张八岭构造带蚀变构造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金矿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质子探针分析显示 ,Au与As、Fe、S、Cu、Pb呈正相关关系 ,Au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金属硫化物中。
6)  Zhangbaling thrust nappe
张八岭推覆体
补充资料:八岭山古墓群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王陵与贵族和明代藩王墓地。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12公里处楚故都纪南城之西。墓群分布在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20世纪50年代初做过初步调查。1965年以来,先后发掘过楚墓30座,其中中型墓 4座,小型墓26座。1978~1980年,对八岭山范围内有坟丘的古墓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测绘,查得古墓473座,其中大型墓100余座。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墓形制  中型楚墓墓口呈长方形宽坑,都有坟丘,东边有斜坡墓道,墓坑四壁有3~5级生土台阶,墓底长约4~7米。填土都是经过夯打的五花土,土质坚硬。葬具为一椁三棺或一椁二棺,内椁椁室周边有白膏泥,分头箱、边箱和棺室 3部分。葬式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主要放置于头箱、边箱里,随身佩带放棺内。小型楚墓墓口呈长方形,少数有坟丘与墓道。填土多未经夯筑。葬具为单椁单棺与单棺两种,前者一般分为两室,极少数为三室。葬式皆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单椁单棺墓大多置于头箱或边箱里,单棺墓一般放在棺外的一端或棺侧,也有置于壁龛里的。
  
  楚墓出土遗物  中型墓随葬器物都有三、四百件,质料有铜、陶、漆木、竹、角、玉、石、皮、丝帛等,其中以铜器、陶器和漆木器最多。种类有青铜礼器或仿铜陶礼器、车马器、兵器、乐器、丝织物、文书工具和漆木生活用具。随葬器类繁多,数量巨大,内有不少稀世珍品,如著名的越王勾践铜剑、越王州句铜剑、吴王夫差铜矛,嵌错变形凤纹铜樽、错金银凤纹大铁带钩、彩漆矩纹竹笥与竹扇、彩绘木雕小座屏、虎座鸟架悬鼓、皮手套等。小型墓大多只有一件仿铜陶礼器或日常生活用器,陶器组合多为鼎、敦、壶或加盘、匜。少数出有铜礼器、兵器或漆木器。尤其是马山砖厂一号楚墓出土的丝织品,几乎包括了当时的各种丝织衣物,是中国先秦丝织品的一次最集中、最重要的发现。这些丝织品织工精细,花纹优美,色彩艳丽,被誉为战国时期的楚国"丝绸宝库"。楚墓中的出土遗物,对研究楚国的农业生产、各种手工业生产以及文化艺术,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藩王陵墓  墓群中有些是明代藩王的陵墓。1987年发掘的明朝辽简王朱植墓,有高大的坟丘,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墓室为砖石结构,共5个墓室,平面呈"王"字形,面积共 102平方米。拱形的墓门有封门石。该墓多次被盗,但仍出土有金、银、铜、漆木器等遗物近 200件。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明朝辽简王朱植墓曾被盗,后逮捕罪犯,依法严惩。1975年以来,江陵县文物局在八岭山古墓群所属的区、乡、村建立了群众性的文物保护组织。1983年,对墓区内的砖瓦厂分别予以停建或迁建。1987年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