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伊通组
1)  Yitong Formation
伊通组
2)  Yitong
伊通
1.
Research on the Geochemical Difference of the Cenozoic Basalts in Yitong Area
伊通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2.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a grea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dating Cenozoic strata in the Yitong volcanic area, but the age of the “Baitushan Formation” which was generally thought to belong to early Pleistocene Epoch in whole Northeast China is still unsettled.
近十几年来 ,随着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 ,伊通火山群地区新生代地层断代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对重新厘定过去东北泛称下更新统“白土山组”地层的年代找到了突破口。
3.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Yitong forestry tourism,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was put forward.
本文分析了伊通森林旅游资源的优势,介绍了伊通主要森林旅游景点,指出了伊通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3)  the Yitong Graben
伊通地堑
1.
Chaluhe Fault Depression of the Yitong Graben is an graben style basin.
伊通地堑属佳—伊地堑的南段,是郯庐断裂带的北延部分,其内的岔路河断陷为一典型的地堑式断陷盆地。
2.
Based on systematic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with 3D seismic data and analysis on regional geology and drilling data, the fault system and tectonic style of the Yitong Graben are studied.
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的构造解析,结合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的分析表明,伊通地堑的断层系统在平面上主要由近东西向的张性正断层和北东走向的张剪性断层组成,反映盆地具右旋走滑的应力体制;断层在演化序列上分为4个类型,与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4)  the Yitong Basin
伊通盆地
1.
Lots of subaqueous gravity flow sedimentary bodi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Eocene strata of Chaluhe Fault Depression,the Yitong Basin.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中发育大量水下重力流沉积,根据重力流发育位置及沉积特征,可划分为浅水浊流沉积、深水浊流沉积、水下滑塌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4种类型。
2.
The Caluhe Depression of the Yitong Basin is a extension rift basin,due to the complex tectonics,particular morphology,sedimentary source from several directions,several depocenter and subsidence center and the rapid facies transition,there is much difficulty in th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属于伸展断陷盆地,由于其复杂的构造作用、独特的几何形态、多物源供应、具多个沉积沉降中心以及侧向相变快的特点,给地层划分和对比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5)  Yitong River
伊通河
1.
Application of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the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of Yitong River;
因子分析法在伊通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2.
Yitong River, as the only river flowing through Changchun, is a receiving waters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domestic sewage in this city.
长春市唯一过境河流———伊通河是市区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受纳水体。
3.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Yitong river,which has driven the urban development 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the great changes of the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by the cross-straight of the river.
介绍了"长春市伊通河城区风光带总体规划",阐述了伊通河的过去、现在及这条经济大动脉带动城市发展的优势价值与沿河两岸建筑与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6)  Yitong basin
伊通盆地
1.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Expulsion Histories of Source Rocks in Moliqing Rift of Yitong Basin;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
2.
Diagenesis of reservoir of the Shuangyang Formation of Paleogene in Moliqing Faulted Depression of Yitong Basin, Jilin Province;
吉林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古近系双阳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3.
Study of Eocene lithologic traps in Chaluhe fault depression of Yitong Basin;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岩性圈闭研究
补充资料: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组蛋白是存在于染色体内的与 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蛋白质成分称非组蛋白。绝大部分非组蛋白呈酸性,因此也称酸性蛋白质或剩余蛋白质。组蛋白于1834年由德国科学家A.科塞尔发现。
  
  组蛋白对染色体的结构起重要的作用。染色体是由重复单位──核小体组成。 每一核小体包括一个核心8聚体(由 4种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的各两个单体组成);长度约为200个碱基对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一个单体组蛋白H1。长度约为140个碱基对的DNA盘绕于核心8聚体外面。在核心8聚体之间则由长度约为60个碱基对的DNA连接。这种DNA称为"接头"DNA。
  
  组蛋白的组分  几乎所有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均可分成5种主要的组分,分别用字母或数字命名,命名方法也不统一,如H1或称F1,Ⅰ;H2A或称F2A2,Ⅱb1;H2B或称F2B,Ⅱb2;H3或称F3,Ⅲ;H4或称F2A1,Ⅳ。有核的红细胞或个别生物体中,还存在特别的组蛋白成分,红细胞中为H5或F2C,Ⅴ,鲑鱼组织中为H6或T。H2A、H2B、H3、H4组成核小体的核心,也称核心组蛋白。根据组蛋白的一级结构,又可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赖氨酸含量特别丰富的组蛋白(H1);赖氨酸含量较丰富的组蛋白(H2A和H2B);精氨酸含量丰富的组蛋白(H3和H4)。从整体来说,组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很强。其中H1变化较大,H3和H4变化最小。如对小牛胸腺的5种组蛋白,豌豆苗组蛋白的H3、H4和兔胸腺组蛋白H1等的一级结构比较中发现,小牛胸腺和豌豆苗的组蛋白H4间只在60位和77位上的两个氨基酸残基不同。但已知的真菌和原生动物的组蛋白的部分一级结构和动、植物的组蛋白间的差异较大。
  
  组蛋白合成后的修饰  这是形成组蛋白各组分微不均一性的主要原因。修饰的方式有:①乙酰化。有两种,一种是H1、H2A、H4 组蛋白的氨基末端乙酰化,形成α-乙酰丝氨酸,组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输入细胞核之前发生这一修饰。二是在H2A、H2B、H3、H4的氨基末端区域的某些专一位置形成 N6-乙酰赖氨酸。②磷酸化。所有组蛋白的组分均能磷酸化,在细胞分裂期间,H1的1~3个丝氨酸可以磷酸化。而在有丝分裂时期,H1有3~6个丝氨酸或苏氨酸发生磷酸化,其他四个核心组蛋白的磷酸化可以发生在氨基末端区域的丝氨酸残基上。组蛋白的磷酸化可能会改变组蛋白与 DNA的结合。③甲基化。仅发现于H3的 9和27位和H4的20位的赖氨酸,鸭红细胞组蛋白H1和H5的组氨酸。④ADP-核糖基化。组蛋白H1、H2A、H2B及H3和多聚ADP-核糖的共价结合,ADP-核糖基化被认为是在真核细胞内启动复制过程的扳机。
  
  非组蛋白  染色质中一大群分子量5000~ 15000的蛋白质的总称。真核细胞的非组蛋白可能有 100种以上。由于非组蛋白本身具有聚合特性,它们和组蛋白、核酸等也有结合能力,用电泳和层析技术完全分离非组蛋白比较困难,用双向电泳技术曾在兔肝和诺维科夫肝癌细胞分别分离到69个和84个组分。非组蛋白大致包含下列三类蛋白质:①细胞核内大量的酶。包括 DNA合成及修复过程中的DNA多聚酶和连接酶,核糖核酸(RNA)聚合酶,以及核酸和蛋白质如组蛋白在修饰过程中所需要的酶;②在染色体中起结构作用的蛋白质;③其他尚未阐明功能的蛋白质。非组蛋白在各种组织和细胞的分化及发育过程中以及在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过程中均会发生变化。各种不同的动物和组织中的非组蛋白成分也有较大的变化。非组蛋白能够选择性地和同源 DNA 结合,它们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在体外能促进DNA的转录,所以有人认为染色质中的具有专一功能的非组蛋白在基因转录的选择性调控上起重要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