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1)  rural tourist resource of folk customs
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2)  rural ecotourism resource
乡村生态旅游资源
1.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jiangs tourism resources,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are two ways to integrate Lijiang s rural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根据丽江旅游资源的现状,探讨了整合丽江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和地质旅游资源的两种方法:一种是丽江应打破地域观念的限制,划分为七大旅游带,充分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另一种是在各个旅游带以某一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为主体,其它类型的旅游资源为配置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
3)  the tourist resources of folk culture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
Referring to th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t resources of folk culture in shanxi,this paper gave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rotect and exploit it.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旅游价值,但由于政府部门的疏于重视和广大民众认识的浅薄,导致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同时也造成不良风气的大量出现,使这些价值未能得以发挥。
4)  folk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nxi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5)  folklore culture resources development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6)  ecology folk custom culture tourism
生态民俗文化旅游
补充资料:金龙民俗及生态旅游区
金龙民俗及生态旅游区
金龙民俗及生态旅游区

位于金龙镇、武德乡行政区域内,已开发主要景点4个:

民建坳风光 位于龙州至金龙公路民建村附近,距金龙镇10公里,海拔700米左右,公路沿山势盘旋而上,成九曲十八弯之势,至山顶驻足四望,但见青山如浪,连绵不断,云萦雾绕,千姿百态,满眼尽是绿翠,如是春季,放眼尽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脚下公路,又如盘龙蜿然而下,时隐时现,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韵味,及至山下,几成羊肠小道,又见山下村落,散布如棋,缕缕坎烟,隐隐田园,真如世外桃源,直教人惊叹江山如此多娇,胸中顿生气吞山河之豪迈,却又疑在九霄仙宫,窥探人间,难怪有游客叹道:此地可使凡人如仙,又可使神仙下凡啊!

金龙水库 位于金龙镇以南2公里处,蓄水量1300万平方米,水面面积近2000亩,成狭长形迂回于崇山峻岭中。库区植被丰富,飞禽走兽时有出没,充满野趣,加之风光秀丽,山光水色,令人陶醉,游人可泛舟观光,享垂钓之乐,亦可寻山野之乐趣。龙州至金龙公路从库区旁经过,令水库娇美风光可尽展游客眼前,四季游客不断,令人间仙境不再寂寞。

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 位于龙州县中北部逐卜、武德、上金乡之间的石山地区,北面与金龙镇相接,总面积101平方公里,1980年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00米,最高海拔700米,每平方公里山峰平均数30个,最多80个,森林覆盖率为70%,是我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原始地貌保护区。

保护区有植物1282种,动物123种,昆虫439种,真菌100多种,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有的珍稀树种有金花茶、蚬木、金丝李、肥牛树、东京桐、擎天树、桄榔树等,珍稀动物有白头叶猴、黑叶猴、弥猴、华南虎、云豹、大小灵猫、峰猴、金丝猴、苏门羚、冠斑犀鸟、原鸡等,有一棵世界最大蚬木,高48.5米,胸径3米,树龄已达2000年。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科研考察和旅游观光价值,一九九七年已开辟世界蚬木王景点为旅游区,修建了简易公路,游客不但可一览木王风采,更可领用保护区内住民的祭神树仪式。

美女村 位于金龙镇以北5公里处的板池屯,又名“长寿村”,村民因得益于优质山泉,故容貌较好,又多长寿,八十岁高龄者比比皆是,金龙镇的各种风俗在此都有体现。该村四周平坦开阔,村落有序,农作物质优量多,村民生活较好,所以各种民俗保留得较完整,其民风及语言有壮、傣族特点,善织绣、对歌,服饰为壮族的“长衫”居多,亦有露肚脐的“短衫”。相传该村祖先系傣族聚居地迁来,历经千百年和当地壮民通过通婚等交往,兼具两族特色,该村亦有“小西双版纳”之称。一九九五年该村已被辟为旅游点,游客不绝。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