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爱丁顿
1)  Eddington
爱丁顿
1.
Eddington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爱丁顿与广义相对论的验证
2.
An argument about white dwarfs between Eddington and Chandrasekhar and its inspiration;
爱丁顿、钱德拉塞卡关于白矮星的争论及其启示
2)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1882~1944)
爱丁顿,A.S.
3)  Eddington's limit
爱丁顿极限
4)  Eddington luminosity
爱丁顿光度
5)  Eddington standard model
爱丁顿标准模型
6)  Arthur Francis Buddington (1890~1980)
波丁顿,A.F.
补充资料:爱丁顿
爱丁顿(1882~1944)
Eddington,Arthur Stanley

   英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1882年12月28日生于肯德尔,1944年11月22日卒于剑桥。16岁进欧文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的前身),23岁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906年到格林尼治天文台工作,1913年任剑桥大学天文学教授,1914年后兼任该校天文台台长。曾任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英国物理学会会长、英国数学协会会长。1938~1944年当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1918~1919年创建造父变星的脉动理论,摒弃双星假说,而用单颗恒星的脉动(周期性的收缩和膨胀)正确地解释了造父变星周期性的光度变化。1919年参与组织两个日食观测队分别去西非和巴西观测5月29日的日全食,并亲自率队去西非,分析证实了A.爱因斯坦的光线经过引力场发生偏折的预言。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三大天文验证之一。1920年,他把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关系式应用于恒星能源的研究,认为恒星的能源不是来自于它的引力收缩,而是来自于恒星内部的核反应,反应时的质量亏损转化成巨大的能量。这一预言被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所证实。
    1923年他出版了《相对论的数学原理》一书,该书被爱因斯坦誉为该领域的最佳作品之一。1924年发表重要论文《恒星的质光关系》,提出的恒星质量与它的光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与实测资料十分吻合。这篇论文中还提出了白矮星的概念,认为它是一类光度很低、体积很小、但密度却高得惊人的特殊恒星,后来的天文观测证实了这一预言。还对恒星内部结构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其主要成果概括在他的1926年出版的天文学名著《恒星的内部结构》一书中。晚年还深入探讨了自然界一些基本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片

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