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沙粒散体
1)  granular sand
沙粒散体
2)  psammoma bodies
沙粒小体
3)  underwater angle of rest
散体泥沙
4)  granular materials
散粒体
1.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granular materials has much randomness, The influence of randomness on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 for granular materials is studied.
散粒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研究其对本构关系的影响很有必要。
2.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granular materials,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 of the idealized ballast are derived.
利用散粒体介质理论中的机理分析法,建立起理想碎石道床的平均增量弹性本构,并用于分析道床的弹性特性,讨论了孔隙比、粒径、级配、粒状等因素对道床弹性的影
5)  fi ne granules
细粒散体
6)  granular mixtures
散粒体
1.
Analysis of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of centrifugal model tests on granular mixtures and earthquake effect;
散粒体离心模型自组织临界性及地震效应分析
2.
Based on three kinds of experiments which show that SOC is related to granular nonuniform, we validate the assumption: if the structure can form sufficient restraint on perturbation propagation, which limits the trend of increase in eachportionsensitivity by degrees, and granular mixtures can maintain overall robustness in turn accordingly, a largescale system can show the SOC phenome.
首先简述了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然后介绍了三种发现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与粒径的非均匀性有关的沙堆模型实验,进而提出假设:若系统的组构能对干扰传播形成足够的制约,限制其各部分敏感性递增的趋势,从而维持其整体的鲁棒性时,大尺度的系统也能呈现自组织临界现象。
3.
Physics experiments on large scale uniform and non-uniform granular mixtures avalanche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internal cause of SOC effect was most probably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but not the size of granular or the scale of system.
为验证散粒体崩塌中的自组织临界现象是否是一种有限尺度效应,自组织临界现象的发生终究由系统的尺寸还是系统的组织原则来确定,进行了均匀和非均匀散粒体崩塌的实验。
补充资料:沙粒病毒感染
      沙粒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拉撒热、阿根廷出血热和玻利维亚出血热等。前二者多呈亚临床型和轻型,后二者多表现为典型病例。共同的症状是缓慢进行性发热,伴头痛、肌痛、乏力、相对缓脉和感觉迟钝。随后,不同的疾病出现各异的症状。其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是家鼠固有的病,人类发病者不多,主要分布在欧美和亚洲,中国曾发现少数病例。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6万例病毒性神经系统疾病中,本病占210例,其中匈牙利最多。另外实验室工作者也可能受染。轻型病例的表现类似感冒,除一般症状外,尚有鼻炎和支气管炎。典型病例表现为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等,病死率极低。其余 3种疾病的地理分布都呈地方性。阿根廷出血热限于阿根廷,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北方的草原上,在用手收获玉米的农民中流行,男性较多。玻利维亚出血热限于玻利维亚,在玻利维亚东北部贝尼省的热带草原有过几次流行。二者的症状相似,有发热、出血性皮疹和肌痛。严重者有出血、少尿、抽搐甚至休克和昏迷,病死率为10~20%。拉撒热主要发生在西非的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第一个病例发生在拉撒镇,故名。尼日利亚的流行在旱季,而塞拉利昂在雨季。青年女性多见,医护人员更易受染。症状有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和肌痛。严重者有出血和休克,病死率为15~25%。
  
  病原  沙粒病毒科的病毒,形似沙粒,故名。只有一个属,即沙粒病毒属(Arenavirus),已发现13种,其中对人类致病的有 4种。沙粒病毒由包膜和分节段的单链 RNA组成。易被热(56℃)、紫外线、酸、碱、脂溶剂等灭活。可以用细胞培养(猴肾和地鼠肾)分离病毒。每种病毒有其单独的自然寄主。这些鼠受感染后,长期携带病毒和排出病毒,排出的病毒可以污染水源和食物或形成气溶胶飘浮空中而传播给人。拉撒热病毒还存在于鼠类的唾液中,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发病机理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的尸检结果是:在大脑皮质普尔基涅氏细胞层有广泛的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用免疫荧光法在脑膜和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中检出病毒抗原,这表明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细胞。南美的出血热和拉撒热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病毒侵入后,在淋巴样组织增殖,产生病毒血症,然后引起出血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出血可能是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所致。另外,受病毒直接侵犯的细胞释放出一些介质,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水和电解质外渗,引起血溶量降低,甚至休克。受损害的器官有肝、肾、心、肺、皮肤、脑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不同的疾病受损害的程度各异。脾、淋巴结和骨髓内有大量病毒。拉撒热的病理损害波及多种组织。
  
  临床表现  各种疾病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潜伏期6~13日。表现为类似流感型(或非神经系统感染)、无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脊髓炎。前二者常见(见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玻利维亚出血热和阿根廷出血热  症状相似,潜伏期7~14日。发病缓慢,开始有发热、寒战、乏力、头晕、头痛、眼后部痛、畏光、肌痛。伴以食欲减退、胃脘不适、便秘或轻度腹泻、嗜睡、面部及躯干潮红、结膜充血,有时腋部出现细小出血点或瘀斑,淋巴结肿大,颚及咽门有出血性皮疹或水疱,皮肤感觉迟钝。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管型。一部分病人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烦躁不安以至震颤或抽搐。一般8~10日后退热,病情好转,逐渐痊愈。少数病例在发病数日后逐渐加重,持续发热,出现脱水、少尿、低血压、相对缓脉。严重的临床危象包括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衄、呕血、便血、尿血)、休克、肾功能不全、少尿、蛋白质尿,甚至无尿和尿毒症,神经系统症状有舌颤、肢体颤抖、反射降低、抽搐、昏迷,病人可在48~72小时内死于尿毒症和昏迷。常合并肺水肿。阿根廷出血热常有神经系统症状。玻利维亚出血热常有出血倾向。
  
  拉撒热 潜伏期10~14日。早期症状并不特异,仅有缓慢的发热、乏力和肌痛,以后逐渐出现咽痛、头痛、胸痛、腹痛、腹泻、咳嗽,有些病人的颚及咽门有红疹和白色分泌物。多数病例在第2~4周热退,逐渐恢复。约有 5~10%病人的病情转重,持续高热,有中毒表现、焦虑不安、轻度颜面浮肿、结膜发炎、舌苔厚、淋巴结肿大、化脓性咽炎、呕吐、蛋白质尿、腹部压疼、血压低、相对缓脉、皮肤发红、肺部啰音等。心电图显示ST段和T波异常。血清转氨酶增高。有出血倾向,20~30%病人有大出血。少数病人发生惊厥和昏迷。病人可在第2或3周时死亡。
  
  诊断  需靠病原学检查。在急性期检查血液、咽嗽液、尿液中的病毒或病毒抗原。上述 4种病毒都可以用绿猴肾细胞培养分离。也可以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还可以用反向被动血凝法检测拉撒热病毒抗原。
  
  应用补体结合法、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抑制法和中和法检测血中抗体。在病的早期检测血中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轻型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应与感冒鉴别,脑膜炎型应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脑膜炎鉴别。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出血热应与其他病原引起的出血热鉴别。拉撒热应与其他发热的传染病,如疟疾、流感、无黄疸型肝炎、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鉴别。
  
  治疗和预防  以前以对症治疗为主。西非试用抗病毒药三氮唑核苷治疗拉撒热,获得较好的疗效。预防措施主要是灭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拉撒热和玻利维亚出血热的自然寄主是家鼠。消灭家鼠比较容易。但是阿根廷出血热的自然寄主是野鼠,不易消灭。现在已经有预防阿根廷出血热的疫苗。使用被动抗体也有效。对其他三种病还未制成疫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