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官府
1)  government [英]['ɡʌvənmənt]  [美]['gʌvɚnmənt]
官府
1.
Connotation of Xiangyuan Tili,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people,is usually composed of two aspects:folkways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s.
从"民间"的角度来看,"乡原体例"属民间的土俗、乡例,所反映的是民间社会自我组织的能力与形式;从"官方"的角度来看,被纳入法令条文的"乡原体例"就成为地方官府运作法则的一部分,体现了赵宋政权与民间社会的相互调适。
2)  liuguan city
流官府城
1.
Based upon in depth analysi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evaluation process of Dayan ancient town in Lijiang three axis under its free and compacted urban texture are pointed out,which are middle river,central axis of building complex of wood palace and liuguan city.
通过对丽江大研古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的深入分析,指出在其自由而致密的城市肌理中也包含着三条轴线,一为中河,一为木府建筑群的中轴线,一为流官府城的中轴线,从而促进丽江大研古城的研究。
3)  government officials
政府官员
1.
On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 thoughts&theadministrative ethics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论“三个代表”与政府官员行政道德
2.
This paper applies the Fuzzy Sets to evaluate and analyse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social consciousness on the basis of IPE.
现实生活中,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知觉是因人而异的,是不确定和模糊的,这就需要借助模糊理论对政府官员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知觉进行评析。
3.
This paper suggests six indicators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west China,inclu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civilian livelihood,social development,nation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由于政府职责的特殊性,西部民族地区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估指标构建从原则到内容也具有特殊性。
4)  learning in the feudal official
学在官府
5)  Feudal government library service
官府藏书
6)  the official documents
官府文书
1.
By comparing the official documents of Qin Dynasty with the monody of Han Dynasty in format and the style of writing,it could be revealed that the format and style of writing in monody is actually a copy of the official documents in Qin Dynasty.
本文通过对秦代官府文书和汉代告地策的行文格式的对比,认为所谓告地策的行文程式,实际上是秦代官府文书的一种照搬。
补充资料:官府往来文书
      中国古文书之一类。是历代封建官府之间往来行文使用文书的统称。有别于皇帝使用的诏令文书、臣僚上奏皇帝的奏疏 和私人使用的文书。古人通称之为文移、文牒、文案、公牍,也有人只把这类文书称为公文。按不同的行文对象,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3种。上行文用于对上级官员行文,文种有状、申、呈、详、验、禀等;下行文用于对下级官员行文,文种有檄、符、帖、指挥、札、劄付、牌、票等;平行文用于级别相当的官员之间行文,文种有移、关、刺、咨、照会等。还有用于不相统属的官府之间不论上下行的牒等。各文种的使用、文书程式和称谓、用语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精神。
  
  
   
  
  状  东汉时期把说明某人情况的奏疏称为状,此后向有隶属关系的上级行文也用状,一直沿用到明代。为了与奏疏的状相区别,唐、宋称官府往来文书的状为申状,元、 明又另设呈状, 为级别较高官府的上行文种。清代缩小状的使用范围,只人民涉讼时向官府呈递的文书称为状。
  
  申  清初沿袭明制,把申状简称为申,其中包括详文、验文两种。清末又把验文称为申文。
  
  呈  元、明两代文书中常把呈状简称为呈,清代把呈作为正式文种名称。用呈作上行文的官府有:各省织造、各关监督行文户部,提督、总兵行文兵部,布政使、按察使行文军机处,各省道、府、州、县行文学政。此外武职官中都司、守备行文非所辖的副将,千总行文非所辖的都司、守备等也用呈文。
  
  详  宋、 元、 明公文中常用"看详"、"呈详"、"照详"字样。详字的意思是审议、审查。照详一词多用于申状结尾,全句作"伏乞照详施行",意思是请求审查批示。清沿明制,需要上级批示的申文结尾仍用此句,文种名称则改称为详。
  
  验  元、明公文中常用"照验"一词,意思相当于知道、查考。明初官府往来文书各文种都用"照验施行"字样作结尾句,后来只用于不需批复的申状结尾。清沿明制,申文仍用此句结尾,文种名称则改称为验。
  
  符  原本是左右各半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凭证物。始于战国时期。一半留在朝廷,另一半付与地方军事统帅收掌。朝廷征调军队时,派使者持半符到地方与军事统帅的半符相合,传达朝廷意旨。汉代把半符发给郡太守,合符时并附有传达意旨的专门文件。两晋、南北朝时期,把随同半符下达的文件称为符书,也简称为符。符书由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发下,是最高级的下行文种。唐代扩大符的使用范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直属官府的下行文书都用符。宋代使用范围缩小,尚书六部下行文书用符,地方官只有各州行文属县用符。此后各朝不再用符。
  
  帖  原是帛制的文书标签,用以代替木制的封检。帖的张幅短小,文件载体用纸后,用小幅纸片书写的文书也称为帖。自南北朝起,帖成为下行文种之一。宋代尚书礼部下行国子监用帖;明代府、州下行用帖;清代初期知府下行属县也曾用帖,中叶以后未见使用。
  
  指挥  唐、宋时期文书中通称上级指示为指挥。元代定为文种名称,作为高级官府向级别相差悬殊的低级非直属官府行文时使用的文种。明代废止。
  
  劄付  见札。
  
  牌  原是凭证物名称,唐、宋时期使臣出差时用以使用驿递马匹和其他供应物资。宋、金有专门传递文书使用的牌,称为传信牌、递牌或檄牌,都用木制,南宋时还分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等名目。元代改用纸牌,称为信牌,作为地方官差人递送下行文书的凭证。牌面编有字号,标明出差日、时,粘连在所递文书上面。明代加大牌面张幅,刻成一定程式的板框刷印。所行文字直接写在牌面上,用为武官都司的下行文种,仍称信牌。板框宽40多厘米,高略过于宽,上端刻"信牌"二大字,左上角大字刻文件责任者官府名称,稍右刻年月日,中间上方有编字号的左半字并盖有左半印,右半字号和半印留在文件责任者的发文底簿上。纸的右半留空白作为书写文字位置。清沿明制,把牌文作为主要的下行文种,地方各级官府下行都用牌,中央各部院行文级别较低的官府也用牌,款式与明代基本相同,称信牌或宪牌。
  
  票  明、清时期把小纸片称为票,各地方官常用作文书载体,在官府内部指挥公务。派遣差役的票加大张幅,仿照牌文形式刻成板框刷印,但不用编号、半印。清代地方官有时用票代替牌作为下行文种使用。
  
  移  战国时期递送文书称为移书,西汉末年把官府往来文书统称为文移。此后移成为高级官府之间相互行文的平行文种名称,一直用到清代。
  
  关  东汉末年地方官府之间相互行文用的平行文种,以后各代陆续沿用。明代各卫指挥使司、各府、州、县等分别对相应的平级官府行文使用。清代各州、县之间,府、州、县内分别行文同知、通判、州同、州判、县丞等都用关。地方文武官之间行文,武自副将以下到都司,与文官自布政使以下到州县,相互行文共同用关。
  
  刺  东汉时人们把姓字写在小简上称刺,以备拜会他人投递时用,相当于今日之名片。两晋南北朝到唐代,刺作为平行文种名称,用于地位相当的高级官员之间行文。以后未见使用。
  
  咨  唐、宋学士院行文宰相使用的文种称为咨报,或作谘报,属平行文种。元、明、清代沿用,简称为咨,是高级的平行文种。清代各部、院、通政司、大理寺、各旗都统、地方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之间相互行文都用咨。
  
  照会  原意相当于知悉、知道。宋、元两代一些不需答复的下行文中,常用"请照会"、"仰照会"等作为结束语。明代把照会定为下行文种名称,在高级官府向不相隶属的级别稍低的官府行文时使用。清代照会多数在文武官之间行文时使用,如总督对总兵,提督对司、道,总兵对府、厅、州、县,副将对州、县等等。文官之间只有知府向直隶州知州行文时使用。照会作为下行文种,文末的受文者一项由行的中间向下书写,年月日项的日期用硃笔填写。只有知府向直隶知州?形氖褂玫恼栈崛掌谟媚侍钚矗硎径允芪恼呱约幼鹬兀庵终栈岜鸪莆收栈帷V小⒂⑼ㄉ讨酰焦阕芏较蛴⒐僭毙形氖褂谜栈幔?1842年《中英江宁条约》规定两国同级官员相互往来文书使用照会。从此照会成为平行文种名称,主要在外交活动中使用,直至今日(见外交文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