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古地磁定向
1)  palaeo-magnetism orientation
古地磁定向
2)  directional geomagnetism
地磁定向
3)  palaeomagnetic dating
古地磁年龄测定
4)  paleomagnetism [英][,peiliəu'mægnitizəm]  [美][,pelɪo'mægnɪ,tɪzəm]
古地磁
1.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paleomagnetism of south China;
华南古地磁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2.
Early Triassic Paleomagnetism of Cathysian Block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华夏地块早三叠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3.
Cretaceous Paleomagnetism of the Northeast China and Adjacent Regions and the Geodynamic Setting of Block Rotations
中国东北及邻区白垩纪古地磁分析与块体旋转运动动力学背景
5)  palaeomagnetism [,pæliəu'mæɡnitizəm]
古地磁
1.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its interior structural trendline distribution and interrelation in plane view, the arcuate structure is classified as parallel,convergence,divergence,truncation and disorder type; (2) The geometry-kinematics classification is more practical to use and worth while attention; (3) Palaeomagnetism、strain anal.
从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弧形构造的主要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动力学机制和控制因素,介绍了中国境内典型的弧形山系的构造特征,结果表明:①依据弧形构造内部主要构造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及其与前缘的关系,可分为平行型、汇聚型、发散型、削截型和杂乱型等;②基于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分类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研究中值得重视;③古地磁、应力—应变分析、构造模拟和沉积环境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法;④弧形构造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盆地原型、前陆基底砥柱、大陆边界、走滑断裂、区域滑脱层、刚性块体楔入和多期构造叠加等;⑤中国境内比较典型的弧形构造有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南天山弧、宿迁弧和雪峰山弧等,但对具体弧形构造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较弱。
6)  paleomagnetism [英][,peiliəu'mægnitizəm]  [美][,pelɪo'mægnɪ,tɪzəm]
古地磁学
1.
Study on Paleomagnetism of Iron Bed of Longqiao Iron Ore Mine In Lujiang, Anhui Province;
安徽庐江龙桥铁矿含矿地层的古地磁学研究
2.
A brief guide to the laboratory of bock magnetism and paleomagnetism at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近年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实验室始终以实验、观测和理论“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为宗旨 ,提出了以先进的硬件设备、完善的测试环境和创新的实验方法为依托体系的现代实验室建设理念 ,富有创意地发展了一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建立了国际水平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能力 。
补充资料:古地磁断代
      包括考古地磁断代和地层沉积磁性断代。前者是利用某些古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的技术,用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窑、炉、灶、砖、瓦、陶瓷的年代测定。后者是利用地层沉积磁性随地磁极性倒转而倒转的现象进行地层断代的技术,多用于古人类遗址的断代。
  
  考古地磁断代  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自古以来不断变化着。被烘烤粘土的热剩磁性贮存了古地磁变化的信息。一般粘土中都有少量的磁性矿物,在受高温(700℃以上)后冷却时,被地磁场感应,产生与地磁方向相同的永久磁化,其强度正比于当时的地磁场强度,称为热剩磁性。只有在再受到高温时原有的热剩磁性才会消失。古代的砖、瓦、陶瓷,以及遗址中的窑、炉、灶都受过高温具有热剩磁性。因此只要根据一系列年代明确的考古样品,定出古地磁随年代变化的实验曲线,就可以定出未知年代的样品的考古年代。实际的做法是:先采集受高温烘烤过的古代窑、炉、灶壁的样品,判断它们受过哪些扰动和磁性干扰,然后选出合适的部位,将顶部括成水平标出方向,用石膏固定后取出,带回实验室处理,清除磁性干扰,在特制的磁性测定仪中测出样品的磁偏角、倾角和强度。一次要取10多份样品,以便取平均值,缩小误差。
  
  古地磁偏角和倾角随年代变化的实验曲线,许多地区已能划到9000年以上。由于各个地区地磁参数的变化并不一致,一条实验曲线只能应用于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适用于取样的只有未被移动因而可知其方位的物品。近年来研究建立地磁强度随年代变化的实验曲线的资料表明:二千几百年前最强的地磁场是现在磁场强度的2倍,六千多年前的地磁场,强度只有现在的一半,变化的周期大约八、九千年。地磁场对宇宙射线起屏蔽作用,因此古地磁场强度的变化会导致大气中14C浓度的起伏,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目前正在研究利用古地磁强度的变化进行断代的细节,这种研究至少会使古地磁断代更趋完善,而且适用的样品除了窑、炉、灶壁外,经移动的砖瓦、陶瓷的碎块也可以用了。
  
  然而到目前为止,古地磁测定年代的误差还较大,其原因是;①作为依据的实验曲线本身误差相当大,因为不容易得到精确可靠的"已知年代"样品。②某些年代范围内地磁场变化缓慢,不易定准。③样品受到其他类型的磁性干扰未能清除干净。虽然如此,研究和充实古地磁随年代变化的资料,仍然为考古断代所需要,而且对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和探讨地磁场的起源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沉积磁性断代  地球磁场的变化有时会发展到极性倒转。岩石中一般也含有磁性矿物,在成岩过程中受到地磁场作用而被磁化产生剩余磁性。岩石的这种剩余磁性同样反映了岩石生成时期的地磁场方向。湖相沉积层和深海沉积层也由于混有磁性矿物的微粒,在沉积过程中取地磁方向显出沉积磁性,从而反映出沉积时期的地磁方向。 火成岩的年代可以用钾-氩法断代和裂变径迹法断代测定,因此可定出过去出现地磁倒转现象时期的地质年代,并据以建立地磁极性倒转年表。反过来对于一个完好的沉积地层剖面,可以系统地测出每一层的沉积磁性,对照地磁极性倒转年表,就可以确定各个层位的地质年代。目前研究第四纪地质和确定古人类遗址的年代,建立数百万年以来的地层年表,古地磁法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参考书目
   M.J.Aitken,Physics and Archaeology,2nd edition,Clarendon Press,Oxford,1974.
   M. S. Tite, Method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Archaeology, Seminar Press, Inc.,London and New York,197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