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群落遗传结构
1)  population genetics structure
群落遗传结构
1.
Demonstrating clearly that population genetics structure is the core units in genetic diversity research.
随后介绍了遗传多样性与生态遗传学、遗传生态学的相关性以及干旱区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阐明生物群落遗传结构是它们研究的核心单元。
2)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群体遗传结构
1.
The gene flow o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群体遗传结构中的基因流
2.
Molecular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Anopheles lesteri(Diptera:Culicidae) based on mtDNA-COI gene sequences
基于mtDNA-COI基因序列的雷氏按蚊分子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3.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utilized in analysis o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最后 ,以产自中国和巴西 8个普通野生稻 (Oryzarufipogon)天然群体为例 ,演示了对RAPD表型数据进行AMOVA分析的过程 ,讨论了AMOVA分析结果在群体遗传结构上的意义。
3)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居群遗传结构
1.
Meanwhil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fiv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O.
此外,利用22个等位酶位点和21个微卫星位点对5个中国普通野生稻群体进行了居群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4)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种群遗传结构
1.
MHC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such as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population dynamics,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etc.
通过MHC的遗传变异分析可以提供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化历史和种群动态,以及种群遗传结构等信息,并在濒危物种饲养繁殖种群的遗传管理中有重要应用。
2.
Plant mating system is theoretically considered as a significant factor which has the most apparent effects on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植物的交配系统在理论上被视为影响种群遗传结构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5)  genetic structure
种群遗传结构
1.
To estimate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demographic history of Coilia nasus,55 individuals were sampled from 5 localities,which included Poyang Lake(PY),Taihu Lake(TH)and Jiuduansha area(JJ)in Yangtze River system,Qiantangjiang River estuary(QT)and Zhoushan(ZS).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刀鲚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0。
6)  Genetic structure
居群遗传结构
补充资料:水生生物群落结构
      一定水域中各种生物的聚合称为水生生物群落。示意如图。一个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由这些相互关系决定的各种生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配置状况,称为群落结构。
  
  
  群落结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方面。群落的生物种类是群落结构的基础;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是群落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志。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周围环境起了变化,它们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表现为群落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减;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水体污染必然引起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就可以评价水体的质量状况。
  
  丹麦学者E.弗耶丁斯塔在1963~1965年根据污水中的优势群落把水体分成9个生物带,用以评价水体的污染状况。他提出可用裸藻群落表示甲型多污带,即溶解氧甚至可以低到零并含有硫化氢(H2S)的污染水体。在这种水体中,优势种是耐低溶解氧的绿色裸藻(Euglenaviri-dis)、静裸藻(E.deses)、华丽裸藻 (E.phaecodies)等。而主要由羽枝竹枝藻(Draparnaldia plumosa)和河生胭脂藻 (Hildenbrandia rivularis)等不耐污种类组成的绿藻群落,则可表示清水带。
  
  70年代英国人根据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提出了评价河流水质的四级标准。近年来,北美和欧洲大多利用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作为生物监测手段,因为这些动物个体较大(成体长度最小为3~5毫米),活动力较差,寿命较长,易于采集和识别。
  
  60年代初,中国一些单位调查了第二松花江污染引起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变化。70年代,又广泛开展了长江、湘江、官厅水库、鸭儿湖等水体的生物群落研究,利用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来评价这些水域所受的有机农药或重金属污染,并根据寡毛类、水生昆虫幼虫、软体动物的比例,划分评价标准的等级。
  
  应用群落结构评价环境质量,不需要贵重的仪器就可综合反映污染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和发展趋势,但是不能说明污染物的性质和含量。因此,群落结构的生物学评价只有与化学、物理学评价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准确的监测结果。鉴于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并不仅是来自污染,因此,广泛调查不同类型污染水体的生物群落,开展正常生态和污染生态的群落结构研究,以及运用数学模型,以信息论原理来概述群落结构等,都是目前较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书目
   J.Cairns,Jr.,K.L.Dickson,Biological Metho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ASTM-STP-528,pp.148~162,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197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