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软流圈地幔柱
1)  asthenospheric plume
软流圈地幔柱
2)  asthenosphere or plume
软流圈或地幔柱
3)  Ashospheric mantle
软流圈地幔
4)  Upper mantle asthenosphere
上地幔软流圈
5)  plume volume flux
地幔柱体积流量
1.
A flexure model is formulated to estimate mantle plume volume flux through hotspot swell topography.
建立了由海底热点隆起横截面地形估算地幔柱体积流量的简单模型,并在去除了海洋岩石圈冷却下沉、海山以及沉积层影响的情况下,运用该模型对Hawaii热点隆起的27个区域的横截面地形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估算了Hawaii地幔柱体积流量在过去35 Ma中的变化,并观测到距今3~4 Ma和距今17~19 Ma的两个峰值。
6)  mantle plume lithosphere interaction
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
补充资料:地幔柱
地幔柱
mantle plume 
    深部地幔热对流运动中的一股上升的圆柱状固态物质的热塑性流,即从软流圈或下地幔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它在地表或洋底出露时就表现为热点。热点上的地热流值大大高于周围广大地区,甚至会形成孤立的火山。
   地幔柱概念是由J.摩根于1972年提出的,其所根据的事实是:洋底有一系列海山,即呈链状分布的死火山脉,它一端连接着现代活火山,沿此链距离活火山越远,其年龄越老。这被认为是当岩石圈板块运动时,固定不动的地幔柱在板块表面留下的热点迁移的轨迹,也可以说是由一系列死火山组成的无震海岭。如夏威夷活火山热点,因太平洋板块西移而在洋底留下一条由死火山形成的海山链,经年龄值4000万年的中途岛转折而成向北西延伸的皇帝海岭,一直到阿留申岛西端,年龄增至7500万年。
   地 幔柱估计至少来自 700 千米或更深处 ,直径大致在100~250千米左右,上升速率约每年几厘米,由此导致地幔顶部成直径达上百千米的穹状隆起 ,高出四周约 1~2千米。全球热点大多位于洋中脊的转折拐点或三联点上,少数在板块内部,总共约30余个。陆上较少,约5个。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