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epwise clustering
非等级分类
1.
Stepwise clustering, one of the methods for non-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was applied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Elaeagnusmollis community in Shanxi.
本文介绍了一种非等级分类方法──逐步聚类法,并将其应用于翅果油树灌丛的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逐步聚类法实现最优分类的目标过程,是依样方组内具有最小的离差平方和。
2)  Non-isothermal DSC
非等温DSC
3)  non-isothermal
非等温
1.
The numerical research of non-isothermal flow field in the wet scrubber;
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内非等温流场的数值研究
2.
Approach of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olypropylene;
P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处理方法的研究
3.
Estimation of the Critical Increase Temperature Rate of Thermal Explosion of Nitrocellulose Using Non-isothermal DSC;
用非等温DSC估算硝化棉热爆炸的临界温升速率(英文)
4)  nonisothermal
非等温
1.
Study on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TT;
PTT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2.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olymers;
非等温条件下聚合物结晶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3.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oor isothermal deep drawability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a nonisothermal deep drawing process was proposed.
针对AZ31镁合金等温拉深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AZ31镁合金的非等温拉深工艺。
5)  non-isothermal method
非等温法
6)  non-constant pressure
非等压
1.
Replacing cuprammonia purification with full autothermic non-constant pressure methanolizing-methanation process;
全自热非等压醇烷化净化新工艺替换铜洗净化技改小结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类目按等级层层展开并详尽列举的文献分类法。又称学科体系分类法、等级体系分类法。
  
  简史  古代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以书目形式出现的,分类体系隐含在书目中,没有单独的类目表,也没有类目标记符号。1876年出版的《杜威十进分类法》首次用阿拉伯数字标记类目,分类表独立印行,并编制了相关主题索引,对文献分类法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以后的分类法大都仿照其模式,如C.A.卡特的《展开式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日本十进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现代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又吸取了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优点,更趋完善。
  
  类目体系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多数类目以文献的内容属性为主要类目划分标准,以文献的形式属性为辅助标准;少数类目以形式属性为主要标准,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 "文学"类 、"综合性图书"大类。类目划分一般应遵守下列规划:①每次划分只能使用一个标准;②由一个类划分出来的各个类应互相排斥;③所划分出来的各个类的外延之和要等于其上位类的外延。按这些规则划分出来的类目即构成一个层层隶属的等级列举式分类体系。被划分的类称上位类,由上位类直接划分出来的类称下位类,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一般是等级关系。一个类目与它的各级上位类构成一个类链(又称类系)。由一类直接划分出来的各类互称同位类。同位类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一组同位类总称为一个类列。类目间的等级关系和并列关系在分类表中用不同的字体和行格表示。如:
   T 工业技术
  
  
  
  
   (一级类)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二级类)
  
   1
  自动化基础理论
  
   (三级类)
  
   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三级类)
  
   3
  计算机
  
  
  
   (三级类)
  
   30
   一般性问题
  
  
  (四级类)
  
   31
   程序设计(软件)
  
  (四级类)
  
   32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
  (四级类)
  
   33
   电子数字计算机
  
  (四级类)
  
   331
   基本电路
  
  
  (五级类)
  
   331.1
  逻辑电路
  
  
  (六级类)
  
  
   .2
  数字脉冲电路
  
  (六级类)
  
  类目  类目是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主体和基本成分,其作用在于揭示具有共同 属性的一组文献即 同类文献。它由类名、类目标记符号(见分类标记)、注释 3部分组成。类目有多种类型:①按类目所反映的文献属性,可分为内容类目和形式类目。内容类目反映文献的本质属性即文献内容,如文献所属学科 、立场 、观点、方法、地区、时间和人物等;形式类目反映文献的非本质属性即文献的形式,如形式体裁、使用的语言文字、出版时间和地点、版型和装帧等。②按类目的数量,可分为单一类目和组合类目。单一类目只反映某一学科或某一问题;组合类目又称类组,反映几个学科或问题,如"数理科学和化学"、"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等。③按类目间相互关系,可分为从属类目、并列类目、交替类目和相关类目。从属类目指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如"无机化学"和"化学"。并列类目指具有并列关系的类目以及一些具有对立关系、矛盾关系的类目。交替类目是反映同一关系的类目,即有些类目可同时隶属于2个或2个以上的上位类,在分类表中同时列出,但实际分类时只选用其中一个,被选用的称使用类目,不被使用的称交替类目。相关类目是反映具有交叉关系的类目。④按类目的等级可分为基本部类、基本大类(一级类目)、二级类目、三级类目等等。基本部类又称大部,简称部类,是文献分类表中首先确定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区分,在文献分类表中通常不单独列表,也不用于实际分类,一般在编制说明中提出。基本大类是文献分类表中首先区分出来的第一级类目,如《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设有22个基本大类,《杜威十进分类法》设有10个基本大类。基本大类以下依次为二级类目、三级类目等。
  
  结构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表)一般由编制说明、分类表和索引几部分组成。
  
  编制说明  介绍文献分类法的编制目的、编制原则、体系结构和使用方法,目的是帮助分类人员和读者正确地认识和使用分类表。主要包括序论、大类说明等。
  
  分类表  又称文献分类表。是由众多类目组成的,并通过从属、并列等方式显示类目之间关系的一览表。它是文献分类法的主体,是分类体系的具体体现。一般包括基本大类表、简表、详表和复分表。
  
  ①基本大类表,又称大纲。大多用一个字母或一、二位数字作为大类标记符号。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为25个基本大类。
  
  ②简表,又称主要类目表。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展开一级或两级而形成的主要类目一览表。翻阅主要类目表可以迅速了解分类表的概貌。它也可供藏书数量较少的小型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概略分类使用。
  
  ③详表,又称详细类目表。是文献分类表的正文。它是由全部类目有层次地组织而成,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也是图书馆和情报机构藏书组织或读者检索文献的工具。
  
  ④复分表,又称附表或辅助表。它将详表类目所具有的相同子类(下位类)抽取出来单独编成表,以便对详表中的类目进行细分。设置复分表,可增强类目的组配能力,压缩分类表的篇幅,使分类表具有较强的伸缩性,还可使分类标记具有一定的助记性。复分表有通用复分表和专用复分表两种。通用复分表附在详表之后,供详表中各个类目共同使用,一般的文献分类法通常设有总论复分表、地区复分表和时代复分表,有的还设有民族复分表和语种复分表等。专用复分表只供特定类目使用,一般设在详表中有关类目之前或之后。
  
  分类表索引  是将分类表中的全部类目、类目同义词及类目注释中的有关主题词,分别注明对应的分类号,按字顺编排而成的索引。是文献分类标引人员和读者使用分类表的辅助工具。按编排方式可分为直接索引、相关索引、链式索引(见链式索引法)等。直接索引又称单一索引或类目索引,是以分类表中的类目为标目编排而成的。相关索引除了收录分类表中的类目、注释、实例外,还收录与标目有关的其他事项,编排时以倒装等形式将某一主题的各个方面集中在一个标目之下。
  
  特点  ①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以科学分类为基础,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组织,便于读者或用户按学科(或专业)系统检索有关文献。②通常采用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为标记符号,可成为国际通用的检索语言。③以逻辑方式进行划分,体系比较严密。④适用性广,既可用于编排分类检索工具,也可用于文献的分类排架和分类统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