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北康盆地
1)  Beikang basin
北康盆地
1.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multi_channel seismic data more than 20,000 kilometers in Beikang basin, the origin type and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basin are discussed.
通过对北康盆地 2 0 0 0 0余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的分析 ,探讨了该盆地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演化史。
2.
Located in mid Nansha waters, the Beikang basin is a 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 where Cenozoic sedimentary cover rock is extensively developed.
北康盆地是位于南沙中部海域的新生代沉积盆地 ,新生代沉积盖层在盆地内广泛发育 ,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及地震反射界面的区域对比 ,盆地盖层可进一步划分为 3个构造层。
2)  the Beikang Zengmu basin
北康、曾母盆地
3)  Yongkang basin
永康盆地
1.
Analysis of sedimentation and genetic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Yongkang basin in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永康盆地沉积作用与成因地层格架分析
4)  Mangkang basin
芒康盆地
1.
Elemental and Pb-Sr-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tracing indicates that the high-K volcanic rocks of the Lawuxiang Formation in the Mangkang basin were derived from an EMII enriched mantle in continental subduction caused by transpression.
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结果表明,西藏芒康盆地内拉屋乡组高钾火山岩是在转换压缩引起的陆内俯冲背景下产生的,其可能源区为EMII型富集地幔端元。
2.
The author has taken the high-K magmatic rocks in the Nangqian and Mangkang basins at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JRRSZ as examples to date their 40Ar/39Ar ages and determine their genetic mechanism via elemental and isotopic tracing.
作者以该构造带北段的囊谦和芒康盆地高钾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40)Ar/~(39)Ar定年和配套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确定了该构造带北段高钾岩浆活动的时限,并探讨了高钾岩石的成因机制。
5)  Subei Basin
苏北盆地
1.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pretation of Gas Logging Data in Subei Basin;
苏北盆地气测资料特征及其解释应用
2.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aling capacity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eferred petroleum migration path in the Qintong subbasin, Subei basin;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断阶带油气运移路径综合分析
3.
An evaluation of the source bed in Upper Cretaceous Taizhou Formation,Subei basin;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烃源层评价
6)  the Northern Jiangsu Basin
苏北盆地
1.
Based on studies of regional seismic profiles and conglomerat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original deposition boundaries of the Northern Jiangsu Basin during late Cretaceous are confirmed.
通过研究区域地震剖面、砂砾岩分布特征等,确定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原始盆地沉积边界;研究重矿物分布特征、砂岩体展布特征及联井剖面等,确定当时的沉积物源方向;通过区域地震相与单井相的结合,来恢复全区沉积相,进而恢复当时的原型盆地。
2.
In order to learn the dominating factors of surface expressions from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surfac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s with free gas and headspace gas methods have been made over the Zhujiadun Gas Field,the Yancheng Sag,the northern Jiangsu Basin.
为了研究油气藏中烃类垂向微渗漏近地表异常显示的主要受控因素,在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上方近地表开展了以游离烃、顶空气法为主的地球化学勘探研究。
3.
The Taizhou Formation reservoir in the Caoshe Oil Field of the Qintong Sag of the Northern Jiangsu Basin is a complex fault block reservoir.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边界断层遮挡性较好,内部小断层则基本不封闭,储层连通性较好。
补充资料:

康•格桑益希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在中国藏学、藏族文化艺术、藏族美术(藏传佛教艺术)、西南地区民族民间美术研究领域有影响的藏族学者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娴熟藏民族传统绘画精要、技艺高超、修养成熟、切勇于创新探索的新一代藏族画家。

康•格桑益希教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

康•格桑益希教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学风。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身语意之所依。在教书育人中致力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高素质的专业技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担任艺术学院美术学“西南地区民族民间美术研究”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两个新设硕士点方向的教学指导工作中,勇于开拓,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教学成果突出。

康•格桑益希教授还是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藏族画家。在长期的民族艺术实践中,他领先致力于藏族传统绘画“唐卡”艺术的创新探索,成果累累,而被誉为 “唐卡的传人,新藏画的开拓者”。历年来共有近百幅美术作品参加省、全国和出国展。有20件作品获省、国家级奖。有12件美术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等国家级美术馆收藏。有10件美术作品被出版发行。有百多幅摄影作品入选各级影展和出国展。六次担任省、国家级大型展览的总体美术设计。曾先后被中国文化部和国家民委选派赴阿尔及利亚、法国、日本、美国进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作藏传绘画现场表演,并举办个人画展。

他在艺术理论研究方面十分勤奋执着,学术成果丰硕,尤其是在藏族美术和藏传佛教美术研究领域,是当代我国此学科研究方面最活跃和有影响的专家。先后承担完成有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课题3项:

☻1996完成国家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研究《藏传绘画艺术课程建设与藏区高师美术教学改革》1项,批准号为96年10695。

☻2003年完成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年度课题研究《藏族当代美术的发展创新》1项,批准号为03bf058。

☻2005年又获准立项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年度课题研究《西藏民间美术研究》1项,批准号为05bf047。

2001年至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62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出版著作4部,代表著作有《藏族美术史》(63万字,图280幅)四川民族社出版,2005年12月1版,填补了国内外藏学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康•格桑益希教授在教学改革、学术理论研究、美术创作诸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实力,其学术和专业水准均达到了国内外同行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鉴于此,他于1994、1996年两次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1997年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粹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二等奖、1998年获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优秀专家殊荣,2003年被评选为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